南屯門平安福音堂

作者:蔡蔭強 (1999年 6月)

筆者自中學時代在平安福音堂長大,看見教會靠著主的恩典成長,非常感恩。這麼多年,大家都一直希望建立一個高屬靈質素的教會,且信若注重事奉的深度(建立卓越靈命的肢體),神會賜福事奉的廣度(教會人數增長)。所以我們這些年來都重視個人靈命追求、人人事奉、同心合意、擘餅記念主、全體佈道熱,為福音跑上街及逐家拍門佈道。

主祝福我們,當一間堂會接近爆滿,便分為兩間。這原來是細胞分裂式的建立教會方法。我們知道若不分堂,由於地方的限制,人數便會停滯,佈道也會減弱;而分堂更可將佈道異像帶到新地方,新的人手也可興起來事主。所以過往我們熱烈地為福音建堂,為福音移民,教會也大大蒙福。踏入九十年代後期,一方面由於樓價高昂,購堂叫經濟負擔日重;另一方面分堂太快招致事奉人手不足,於是我們必須努力鞏固堂會內部。在這種情勢下,我們要思想可怎樣擴展本土的福音事工呢?答案只有一個:我們以往都是隨主帶領感動,未來也實在需要看主的帶領和主開恩賜予的機會。

在初期教會,保羅的福音策略是在聖靈引導他去的地方建立教會(當然初時只是一個小家庭教會)。他在大患難大爭戰中把 神的道傳揚(帖前 2:2),尋找主的羊(帖前 1:4-5),愛護主的羊(帖前 2:7-8),建立了教會,教會也在患難中茁壯。而主的福音就這樣得勝再得勝,終於得勝了整個希臘羅馬的世界。歷代的教會及宣教士也是順從聖靈指引,在各處傳福音及建立教會。今日的美南浸信會是一 信仰純正的教會,他們非常鼓勵信徒參予建立教會及開荒的事工。主從他們中間興起了上萬位帶職的福音戰士,專門到有福音需要的地方建立教會,叫他們成為美國國內領人歸主及植堂最多的教會。聯合一批有心志的肢體,以開荒的形式建立教會,是否也是一個可行的模式呢?

這幾個月來,主帶領我們在屯門區與新生命教育協會合作辦學,從而開荒建立南屯門平安福音堂。以往我們較少用這種方式開荒建堂,這實在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當思想主為何給我們這機會,便發現主是要增加平安福音堂放在新界西北的資源和人力。從人口的調查得知,屯門區人口會由1996年的四十三萬人增至2006年的五十七萬人以上,元朗則由三十四萬人增至六十萬人(可能西鐵是一個原因)。這兩區人口加起來將會是全港的六分之一,但我們現時在該區只有兩間堂會,實在遠遠趕不上人口的擴展。我們應否努力禱告,求主打發足夠的工人去收他自己的莊稼?也求主幫助我們未來能在此區建立一個有數間堂會的網絡,在這區域為主發光。

「他看見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流離,如同羊沒有牧人一。」

屯門區現有教會六十家,聚會人數約為一萬人左右,實際只佔人口百份之二(據筆者所知,此區由於地理原因,到其他區聚會的信徒不多),還及不上印度或中國的比例(分別是百份之二點五和百份之四或五)。我們是否需要團結區內的肢體,也差派帶職的「宣教士」參與這龐大區域的福音運動呢?深盼平安福音堂各堂肢體對主的呼召有反應,做福音移民。

按調查所得,我們所處的屯門南區的情況需要更大。該區有十多個屋苑,人數超過十萬,但教會只有六間,總聚會人數只有數百,可見屯門南區亟需更多的教會。我們接觸到該區一學校教會的傳道人,他很興奮說以後不孤單了,也說歡迎我們幫助他們的學校工作,因為一千多學生的禾場不小,一間教會實在做不來。也接觸過一些在附近任教的平安堂的老師,他們一直想領學生到教會聚會,現得知南屯門堂的開辦,他們很是興奮。可見該區實有建立教會的需要。

由於我們的據點是中學,對象是學生、家長及區內居民,我們需要有不同類型的肢體參予,才可使教會開展得健康,也可以支援學生福音工作,例如幫助學生補習、輔導、福音營及舉辦假期活動等,以增加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更可開辦一些家長活動,建立家長的信任感和認同感。人數越多,教會便越快成熟,所能吸納的學生也越多,我們的異象也更快達至。

一些肢體詢問要有什麼條件才可來開荒。我們的答案是最重要有心志異象及有感動,我們倒不計較有多少事奉經驗或信主年日。因為教會雖然是開荒教會,卻並不會要求肢體拚命的工作。我們計劃首年是建立肢體的深交及支持,且互相鼓勵多經歷主,多在生命上追求。至於事工方面,就讓主親自帶領成長吧!

我們迫切祈求開堂時有不少於四十、五十位有感動異象的肢體參予,求主感動更多的肢體,「為西北的迷羊,作福音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