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錫安 (1993年 2月)
緒論
保羅提醒我們不要作糊塗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5:17)在羅馬書第十二章論到當獻身成為活祭後最重要的環節是心意更新而變化,叫我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明白神的心意是我們生命的指標也是生活的守則。我們能坦然無懼,憑信心踏上,不怕艱難險阻,主因不是在我們膽色過人,也不是我們可賈其餘勇,更不在乎我們的雄心大志,而是由於我們清楚這是神的旨意,也掌握了祂的應許,然而如何明白神的心意?有時難倒了不少基督徒,使不少人陷於迷惘困境,通常見的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被動的,又是消極的自我安慰,有不明的事情臨到時,通常可能是不如意或一些苦難、挫折事,人很自然便會說這是神的旨意,應當順服,藉此擠出信心接受及面對,當然我們深信每事臨到我們身上都是 神准許,安心接受是信得過神的安排,但是太少人去察驗神的安排為要成就甚麼旨意。另一種則更常見,當要決定實際行動或有所抉擇時,感到要明白神的旨意是何等渺茫的事,很多時候會患得患失,或心存焦慮,可能更是徬惶不知所措,大多以僥倖或碰運氣的心態作為明白神旨意的途徑,沒有絕對的把握。保羅勸諭我們不要作糊塗人,要察驗何為主所喜悅的事是含有積極的行動,不是無知的任人擺佈,也不是不理就裡的盲從附和,要有合適的條件──心意更新而變化,不是按一般人的認識、心態及標準;並且要察之驗之,如專家要審定古玩寶物的真偽。
勿輕率濫定是「神的旨意」
下列一些情況很易被誤用作判定為神旨意的途徑:
- 以一般外表標準,從人的角度衡量似乎是非常好的,但很多時候人以為好的,神卻認為不好,因神的標準與人的標準可能截然不同。撒母耳照耶和華的吩咐往伯利恆城耶西家膏他一個兒子作王時,一看見以利押,他既是長子,外貌身裁出眾,撒母耳就心衡量,他必定是耶和華選立皂受膏者,一個對神話語有很敏捷反應的撒母耳也險些走差眼,尚幸他與神有密切的相交,神校正他鑑定神旨意的標準: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耶西認為較有份量的七個兒子都叫齊出來,但都不是耶和華所揀選的,直到那個最小的,被人輕視的,人家盛裝赴選王大會,他卻仍在放羊的大衛被叫來的時候,耶和華說:「這就是他,你起來膏他。」
- 不要以為事情的性質是好的,是屬靈的,必定是合神心意,是祂所喜悅的事,事情本質是壞的,必不是神心意是毋容置疑的,但是有時我們明明確定是神認為好的事,我們做了卻不能取悅於祂,原因是事的本質好,但神有決定由誰去做的主權。大衛愛神,想到自己住在宮中,國泰民安,而神的約櫃反在幔子裏,遂立意為耶和華建殿,此意念立即被先知拿單所確定,這是一件何等美善的事,任何人都必定贊同。大衛的心意也值得嘉許,拿單不假思索對大衛說:「你可以照你的心意而行,因為耶和華與你同在。」其後拿單尋求神心意時,祂明明指示大衛不可為祂建造聖殿,建殿事在必行,只不過是由他後裔完成而已。
- 不要以為眾人認為對的事便合乎神的心意。馬利亞愛主,她體貼主的心,因而將她最寶貴的香膏毫無保留的獻給主,同席的人,除了主耶穌外,無人贊同她的做法,有些更心中很不喜悅,有些批評她的枉費,有些更生她的氣,若她事前與他們討論,此舉必遭否決。保羅定意上耶路撒冷,任何人都認為不適宜,有一些很明顯的理由,證明他們的攔阻不是憑空的,他的門徒被聖靈感動對保羅說,不要上耶路撒冷去;先知亞迦布角色扮演,以保羅腰帶捆上自己手腳說,聖靈說猶太人在耶路撒冷要如此捆綁這腰帶的主人,把他交在外邦人手裏;其他人都苦勸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保羅自己也表白不知道在那裏要遇見甚麼事,但知道聖靈在各城裏向他指證說有捆鎖與患難等待他,似乎所有人都認定保羅不應上耶路撒冷,也有很多人以為連聖靈都禁止保羅此行。神的心意是清楚可見的,其實聖靈並沒有阻止保羅,祂只是感動門徒,曉諭先知,在各城指證,保羅在耶路撒冷必受大苦難,勸阻保羅不要去是他們預知後果後個人的意見而已。而保羅卻清楚知道主的心意,不為眾口一詞所影響,因他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他的路程,成就他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
- 不要以為有環境及時機的配合便是神的心意,太多人是機會主義者,也盲目的認定,遇上適當機會必定是神的安排,也肯定是神的心意。大衛逃避掃羅追殺時,曾遇上一些千載難逢機會,常人必以為是神安排對付仇人的好機會。有一次,掃羅進入一洞中大解,剛巧那洞是大衛與跟隨者匿藏之處,跟隨的人對大衛說:「耶和華曾應釦A說,我要將你的仇敵交在你手裏,你可以任意待他。」另一次掃羅在輜重營睡覺,亞比篩對大衛說;「現在神將你的仇敵交在你手裏,求你容我拿槍將他刺透在地,一刺就成,不用再刺。」環境與時機配合了神的應部A還不是神的旨意嗎?但大衛尊重神,更看重神膏立的事,知道有誰伸手害耶和華的受膏者而無罪呢?對付掃羅是神自己的事,他不能代替神傷害掃羅。
- 不能以人為例,神在各人身上有不同計劃及心意,別人可行的不是我們都可行,神對某人的要求是轡此,但對其他人則不一樣。主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查問彼得對祂的愛心後,要他專心跟隨祂,並暗示他要怎樣死榮耀神,彼得轉身望見約翰,即問主有關約翰的際遇,但主回答神在約翰身上的旨意可能與他完全不同。各人只管全心跟從主,各自瞭解神在其身上的旨意為何,不須學效人,更無須人云亦云,人行亦行。
明白「神的旨意」主要的途徑
- 平素遵行神的吩咐,在一般性事情上按著神的心意而行,在突發的事情上神樂意將祂的心意顯明。主耶穌多次提醒門徒要多認識神,明白祂的心意必先多行祂的道,聽從祂的吩咐,「人若立志遵著祂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神,或是我憑自己說的」(約7:17)「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約 14:21)。若平時對神明顯的旨意視若無睹,聽若妄聞,到有需要時要尋求神的心意,實在是不合理的。(神最基本的旨意請參帖前 4:3,5:12/22 ,彌 6:8)神抬舉掃羅為王,但他卻作了糊塗事,沒有遵守耶和華神所吩咐的命令,妄自獻祭,其後又不聽神的吩咐滅盡亞瑪力人及牲口,竟憐惜亞瑪力王亞甲,也愛惜上好的牛、羊、牛犢、羊羔,並一切美物不肯滅絕,更不知悔改,撒母耳指斥他既厭棄耶和華的命令,耶和華也厭棄他作王,後來非利士人大軍壓境,掃羅心中發顫,在危急期間求問耶和華,耶和華卻不藉夢、或烏陵或先知回答他,故此先有神所喜悅的活祭,才能明白神所喜悅的旨意。
- 多親近神,讓神多機會表達祂的心意,與神有密切的關係,容易解摸到神的心腸肺腑。馬利亞選擇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除了她可安靜坐在耶穌腳前聽祂講道外,她更清楚了解主的心事及在人身上的旨意,沒有一人體會到主要死的事實,只有她能體貼主,不惜將僅有的香膏為主存留,在最適當的時候按主的心意獻給主,其他人還懵然不知。現今很多信徒少與主親近及交通,與主關係很陌生,難怪無法子明白主的旨意。有時主講白了,表示了,也不能領略。亞伯拉罕能夠聽到神的聲音,能夠明白神的心意,因他經常接近神,耶和華說我所要作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關鍵在於神要去滅所多瑪、蛾摩拉時,「亞伯拉罕也與他們同行,要送他們一程」同行便有共話,神怎能不將心事告之。雅各論到亞伯拉罕時,除表彰他的信心外,更指出「他又得稱為神的朋友」(雅2:23)而且是知心的朋友,神的旨意亞伯拉罕那能不了解?
- 長大成人,有成熟的心志,有更強的領悟力,才不會作糊塗人,生命不長進,永遠停留在嬰孩的地步,那能明白神的心意?更遑論能察驗與判別神所喜悅的事。今日太多信徒不思長進,或是局部長大,或是一知半解,未夠全然成熟,對神認識太少,難以領略屬靈的事,只能在暗中摸索,憑猜測、憑碰撞,遇到難處或不明處,張口大喊:如何知道是神的旨意!保羅不住為歌羅西教會禱告祈求:願你們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好叫你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祂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漸漸的多知道神。(西1:9-10)留心保羅所用的字眼:「一切屬靈的、滿心、凡事、一切善事」是完全的,是全面的,且是有層次的,有齊各樣條件才能漸漸的多知道神。希伯來書同樣指出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喫乾糧,他們的心竅習練得通達,就能分辨好歹了。(來5:14)
- 具謙卑單純樂於接受的心,讓主作主,讓主的旨意成就。思想主耶穌教導門徒禱告的方式及內容,首要是尊神為聖,跟著便願神的旨意行在地如行在天,有時太多人的意見,太多心的聲音,也實在有太多自我的存在,神的聲音自然模糊不清。先知以利雖被指斥為老糊塗,尊重兒子多過尊重神,他卻教曉撒母耳一條準確的屬靈路線:「若再呼喚你,你就說耶和華阿,請說,僕人敬聽。」(撒上3:9)。自高自大、自以為是、自恃有經驗,已經自滿了,那能再容納得下神的旨意,以屬地的智慧能力與條件,絕不能領會屬靈的事,只有謙卑單純的心,神的旨意才能毫無攔阻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父阿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路 10:21)嬰孩是指謙卑單純的面。
- 有專心逼切懇求的心志。通常我們尋求神的心意時,既不專心也不夠恆心,只是循例在主面前交託,不負責任的交託,美其名為信,其實是不信,不夠真誠的求問神,自然是不得要領,失望而回。主耶穌明明應許我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路11:9)祂提出若以情詞迫切的直求就算不認識的人也難以推卻;肯不灰心的常常求,不義的官不能不垂聽,何況一位如此愛我們的父呢?箴言提醒我們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依靠自己的聰明,在我們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祂,祂必指引我們的路。(箴 3:5-6)要真正明白神的心意,有時是須付一些代價的。甲)有密室中的經歷,是與主面對面,又是專心一致的尋求。主耶穌教導我們禱告的時候,要進入內屋,關上門,禱告在暗中的父,不是裝作虔誠,不是徒有外表。列王時代,以色列王亞哈邀請猶大王約沙法聯袂攻取基列的拉未,約沙法王要求先求問耶和華,四百先知眾口一詞說可以去,其中基拿拿的兒子西底家更利用道具將戰況表演,確定此仗必勝,而米該雅卻預言亞哈王必陣亡,並將靈界真相揭露,西底家怒摑米該雅說:「耶和華的靈從那裏離開我與你說話呢?」米該雅說:「你進嚴密的屋子藏躲的那日就必看見了。」除非有絕對把握,否則面對如此駭人環境,不服眾也懾於暴君的威勢。同時也讓我們領略到要明白神的心意,密室隱藏的代價是不可少的。乙)有客西馬尼園的掙扎,肯利害的對付己,神的心意才顯明;有絕對的肯讓神的旨意成就,神的心意才清晰。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第一次的禱告,是憂愁,極其難過,心裏憂傷得幾乎要死,因為祂仍有極大的傾扎,有「我的意思」及「你的意思」而「你的意思」明顯否是取決於「我的意思」被否定,但這須要付出何等代價,須要經過幾許掙扎,主成功了,在痛苦掙扎中,主的「己」被對付、被制服,「己」的喜好及意思被否定,父神的心意清楚顯示了。第二次及第三次的禱告,只求父意旨成全,祂肯順服。丙)有深夜長時間的等候,有鍥而不拾的毅力,有不獲結果不罷休的精神。很多時我們不夠恆心等待神的旨意顯明,我們也缺乏雅各那種死纏爛打的精神:「你不給我祝福,我就不容你去」。我們很容易顯出不耐煩,半途而廢。保羅給予我們很好的榜樣,他是按著神的心意而生活及工作,他清楚知道「聖靈禁止他們」,「他們想……耶穌的靈卻不許;他也多次在夜間「有異象現與保羅」,「祂的使者昨夜站在我旁邊」,有理由相信他是長時間的,甚至是徹夜的等候神的心意。我們有尋求神的旨意的心志,可惜卻缺乏要清楚明白神心意的信念及耐力,因此常歎息神的旨意高深莫測,玄妙難明,有時又疑真疑假,令人不知所措,如此沒有把握的人生,何能勇往直前?何能得勝?丁)有辨別主聲音的能力。在那篇「好牧人」講章中,主耶穌重複論到屬祂的羊其中有一樣特質是認得祂的聲音;「羊也跟著祂因為認得祂的聲音」,「羊也聽祂的聲音,祂按著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領出來」,「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裡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我的羊聽我的聲音,我也認識他們,他們也跟著我」(約10:3,4,16,27)我們周遭有太多嘈雜的聲音,遮蓋了主的聲音,或許我們久已聽不到主的聲音,以致混淆不清,主向我們講話我們也不大了了。神的聲音有時須要很小心,很靜心,全神專注才能聽到,也才能辨認出。神要向以利亞說話,不是在烈風大作,崩山碎石時,也不在風後的地震中,更不在地震後的火內,而是在轟天動地,翻山覆海之後出現了微小的聲音,稍不留神是沒法聽到的,以利亞聽見了,明白神向他的旨意,整個形勢扭轉了,他若沉不住氣,分辨不到那樣才是神的聲音,他的屬靈生命便告終結。歷史也須改寫,幸而他認出耶和華藉微小聲音向他說話。「聽阿!是我良人的聲音」我們聽到嗎?
留意「神的旨意」基本的印證
- 神的旨意必定合乎聖經真理,也必符合神所定的一貫原則。與信仰原則有相違的事根本無可能是神的心意,明顯的如說謊欺詐的事,為移民而報假資料或買假紙等,從事有損基督徒聲譽或令神蒙羞的工作,與未信者通婚等,毋須審察也毋須求問神,必定不是神的心意,但有時人為使自我慾心得逞,也希望使自己良心稍安,強神認同。當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安營,巴勒王差使者以重金聘請巴蘭咒詛以色列民,他既認識耶和華,諒必曉得以色列人是神的百姓,神怎會容許他咒詛自己的百姓,可是他卻招呼使者們住宿並謂必照耶和華所曉諭的回覆他們。當晚神清楚向他講明不可同他們去,也不可咒詛那民,因為那民是蒙福的。第一次他的表現不對尚有可原諒的餘地,第二次巴勒差遣更多更尊貴的使臣,對他的承諾更大。雖然巴蘭口口聲聲說「巴勒就是將他滿屋的金銀給我,我行大事小事也不得越過耶和華我神的命」,他被財迷心竅,再尋求神是否准許他咒詛以色列民,是何等何憐虛偽的存心。
- 有聖靈的指引,感動及平安,明白是神的心意必享受祂所賜與的安息,雖然有時在極度失敗與苦難中,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主耶穌給我們留下美好的榜樣,有一段時間耶穌在諸城中行了許多異能,那些城的人終不悔改。相信主非常失望也很失意,從祂責備各城的言詞可見一班,但隨後祂向父神發出感謝,路加描述主被聖靈感動,歡樂地向神感謝,最主要原因是祂認識也認同神的美旨本是如此,又當祂在客西馬尼園禱告時是何等驚恐、難過、憂傷,中東春寒晚上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道盡主心中情,掙扎過後,清楚父神旨意,看祂滿有安息與能力,對門徒說:「時候到了,人子被賣在罪人手了,起來,我們走罷,看哪,賣我的人近了。」祂沒有半點猶豫,不再有絲毫索掛,從容就義。
- 神使萬事都互相效力,使祂的旨意得成。毋須我們憂慮,也不是勉強去獲得或去完成的,祂會運用超過人所能想像的方法,祂會使環境配合,祂會使我們遇到恰當的機會,祂更能控制分秒不差的時間,祂又能使一些看是不可能的成為可能。當神吩咐摩西向法老游說准他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從任何角度看都絕不可能,摩西是聰明人,清楚瞭解當時環境及本身能力,三個最主要問題都不是他可以應付的;「我是甚麼人竟能去見法老」,一個在曠野的牧人隻身去見暴君,還要提出叛國謀反的事,只是死路一條,但神應許「必」與他同去,事一定成就,他們「必」在神的山就是何烈山事奉神。這是神打發他去的證據;其次是一群悖逆頑梗的百姓,「他們必不信我,也不聽我的話,必說耶和華並沒有向你顯現。」神應許以神蹟為他作見證;一而再,再而三印證神的旨意,然而摩西覺得最無可能的事是要他作游說的工作,口才是他最弱的一環,「主阿我素日不是能言的人,我本是拙口笨舌的」,以前是如此,現在依然故我,但神提醒他不要忘記是誰造人的口,誰使人口啞、耳聾、目明眼瞎呢!神必賜他口才,又打發可以幫助他的人(他的哥哥亞倫),也安排適當的時機(尋索他命的人都死了)。這情況與四十年前相比截然不同,當時摩西以為自己能,也認為時機成熟,可是神的心意不是要他如此,勉強為之,只是一敗塗地,我們應引以為鑑。
- 有時神容讓人有自由選擇,也樂意賜福予人所選擇的事,通常我們有一錯覺,當我們有所抉擇時,以為神只是屬意其中之一,因而很覺困擾,衡量每一件都有其好處,很難斷定那一樣是神的心意,恐怕選錯了會得罪神。其實神重視的不在事的形態乃在人的存心,祂有時讓人有極大的自由度,祂也接納人出於真誠,出於愛祂而有的選擇。若有人愛神,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所以基於愛神而作的決定,神又讓事情順利進行,我們便應放膽憑信心踏上去,不應存患得患失的心態,更無須耿耿於懷,同時也不應存僥倖碰彩的態度。
結論
事實上神很樂意將祂的心意向人顯明。祂巴不得我們都明白祂的旨意。約伯回答耶和華說:「我知道你萬事都能作,你的旨意不能攔阻,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是我們的無知會令神的旨意隱挴不明,是我們的硬心及悖逆令神的旨意被攔阻。是我們被世界的神弄瞎了眼分辨不到也察驗不到神的旨意。有時我們堅時自己的意見及喜好,有自己選擇的標準,要強逼神的旨意形合自己;有時我們也認定是神的心意。由於太自量、太多顧忌及推搪,或由於太急躁,人,歎息神旨意的不易明,其實神的旨意已擺明,甚願我們都能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我們人生就有定向,也確保擁有絕對的把握。如聖經所說:「神啊!我來了為要照你的旨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