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牧養

(1997年 3月)

  我們的教會在過去的日子,由於弟兄姊妹都能為福音同心竭力,所以有非常大的增長。1982年至今,我們聚會的人數便由一千人增加至四千多人,堂會則由六間增至廿九間。期間我們的青少團契非常興旺。時至今日,我們的教會不純是青年人的教會,而是已轉型為有老、中、青、少年的多元化教會了。

此時我們必須思考如何牧養這有多方面需要的群體,免得我們前門迎進人多,後門流失人也多。

         一、小組牧養概念

  近年來香港有很多教會採取細胞小組教會的模式。「細胞小組教會」不是「有細胞小組的教會」,而是成立細胞小組,將整個教會建立在多個小組之上。他們認為小組很有彈性,不限時、地,可以建立深入相交,彼此服事,也更容易讓人在小組仕學習事奉,培訓領袖,吸收新人;很多超級教會都是以小組來解決人際間的疏離問題。我們很是欣賞這些好處。這模式有它的長處,當然亦有其缺點。例如組長要肩負起牧養、關顧、策劃、帶領等多方面的工作,事奉極為吃力。相反,傳統的團契有導師和職員會,群茦群力,牧養團友便較為容易。再者,團契在教導及講道上的功能也較強。這長處在學生團契尤其明顯。

  不過,我們對小組的功能還是肯定的嗞我們要把小組的功能,納入團契架構之內,將之加強發揮,帶動肢體彼此牧養,使教會得益。

         二、小組適合的牧養對象

(1) 職青

  當肢體離開校園,踏入社會工作時,沉重的工作壓力、複雜的人際關係、不斷的進修要求等,都叫他們喘不迥氣來。難怪我們的職青團契人數變得不穩定,團友變得不投入。我們要知道團契已進入轉型期,牧養方針便要作適當的調整。此時期肢體非常需要支持和深交(INTIMACY);他不單需要足夠的真理教導,更需要能力去行道,若肢體深深感受到大家的支持和代禱,團契的生命便可進入新的境界。這階段的小組組長角色要發揮聯絡的牧養功用。

(2) 家庭及中年

  教會中已婚的肢體及中年人越來越多(香港人年齡中位數是三十六歲左右),但我們放在他們身上的牧養資源仍然很少。牧養家庭及中年人,除了教導性聚會外,他們需要建立更深的關係和支持系統。已婚的弟兄若找不到同性知已,唯一的傾訴對象只得自己的妻子時,那是非常不足的,一旦遭遇問題,便會舉目無助。已婚的姊妹亦然。

  這種年紀會喜歡家庭聚會、小組相處。不用細說,我們的長老、執事亦可在小組中得著建立。(他們大多正是這年齡階段的人。)

         三、如何加強小組牧養

(1) 人力資源

  以往我們派最成熟的團友作團契職員,對於學生團契,這仍是可行之道;但對在職團契,若要改由小組組長牧養團友,就必須把團契事務放輕,讓最精銳的事奉人員擔當為組長安排查經預習和組長訓練,多和組長交通,扶助他們擔起牧養職事。小組不能徒具形式而缺乏強的領導和內容,否則,便起不了應有的作用。

(2) 彈性聚會

  團契的聚會除了教導外,也要重視建立深交。聚會形式可多些以小組為單位的查經、討論及相交活動,更可以設立家庭聚會,利用適當的時間地點多舉行小組活動。分組方法及內容,不同的團契可有不同的設計。按功能性質分,可以是門訓小組、查經小組、成長小組、弟兄小組、姊妹小組等等。而團契的職員會亦可以是另一形式的小組,不單商議事工,更是彼此支持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