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牧養的動力

作者:鄧淑良 (2003年 7月)

小組牧養是近年教會研討中的一個課題,本文從聖經及歷史的角度淺析小組在牧養上的影嚮。

在討論小組牧養之先,首先介紹此文「小組」的涵義。不同的學者對小組有不同的定義,但一般學者也認同小組廣義是「在教會中三至十二人定期及有計劃地聚會,為要在聖經的真理上彼此連立及互相交流。」[1]從這定義,可見小組的特色:

(1)有限的人數
(2)定期的聚會
(3)清淅的目標
(4)漸進的關係
(5)屬靈的成長

若根據此定義,小組不單是指到團契的小組,亦可包括主日的查經班、福音班、事工小組等等。本文所指的小組就以此為定義。

聖經中有不同的小組,就如但以理及三友的祈禱小組(但2:17-24),在突發的危難中互相代禱,於被擄的外邦中作神美好的見證;耶穌與十二門徒的領袖培訓小組(路22:28),主耶穌以言教及身教訓練門徒,以致令這一班從人看只是「無學問的小民」的平凡人 (4:13) ,成為天國使命的承擔者(太28:18-20)。初期教會因著信仰迫逼、聚會地點的限制及肢體需要在苦難中互相支持,產生家庭聚會(西4:15;林前16:19):由此可見除了主日敬拜聚會外,初期教會亦以小組的形式激勵追求。

教會歷史上使明「小組牧養」模式亦有悠久的歷史,在大迫逼時期,信徒以小組聚會彼此在真道上建立;在17世紀,受敬虔運動的影嚮、成立了許多查經小組及祈禱小組:衛斯理約翰在其宗派中以小組作為靈性牧養的途徑,[2]在他教會主要分為兩類小組:靈性守望小組及領袖訓練小組[3]:約在18世紀開始的主日學運動[4],亦以小組為工具,向基督徒傳授真理:在近世紀廣泛運用,主要是回應時代的需要而發展:特別近年,某些教會完全或部分使用小組牧養的模式而得發展,就如美國的馬鞍峰教會及 Willow Creek Church。究竟以小組方式的牧養有何動力,協助教會成長:綜觀成功使用小組的教會,「小組」在牧養上又發揮怎樣的作用,以下淺析四方面:

一.重推動教會之主題

Willow Creek Church是在北美其中一間成功的小組教會,在他們的組長訓練課程,第一課就提到教會的方向與異象,他們的小組牧養是為鼓勵及推動教會的方向與異象。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小組成員就如身體內的細胞,健康地生長為要建立身體(弗4:11-16)。小組形式提供他們成長的場地。

筆者在牧會時,因當時事奉教會的全年主題是福音行動,因此當時鼓勵不同團契的小組成員,多關心組員未信主的朋友家人,並且互相家訪,彼此提出福音對象代禱,經過數目,結果一些組員的家人參與福音營及出席教會崇拜:發現小組是上傳下達的好工具,「上傳」是讓教會肢體了解及接收教會的方向與異象,不論是全年主題、分題及教會不同組別的配台運作,透過組內的溝通,一同實踐主題,互相提醒及扶持,令全教會也邁向同一方向:「下達」就是了解小組組員的靈程、了解教會生活的感覺與回應、個別的需要及困難,提供牧養的資料,了解教會全面的情況,作出適切的屬靈領導,就如主耶穌基督的榜樣,祂認識祂的羊,而羊亦認識祂,眼著祂走(約10:11-29),主耶穌怎樣牧養門徒,他認識他們--背景、性格、需要、所遇的困難、屬靈的境況等等,主耶穌也分享祂的心意與計劃,引導他們;因此在牧養上,小組因參與人數有限,故此更可以發揮個別開顧及牧養的功能。

二.重情際關係之建立

在非典型肺炎的疫症下,香港經濟受影嚮,教書聚會需要改變或調動,就如一些教會肢體因被懷疑受感染或者是醫護人士,雖然心裡希望參與教會聚會,但是基於客觀瓖境的限制,未能出席,教會肢體的關顧網絡就顯得更為重要:但是關係的建立非一朝一夕的事,因此平日的團契及小組生活若已建立深入關係,那樣就可以在特殊而又突發的困境中發揮有效的屬靈維繫。

小組因為人數比主日崇拜及團契更少,因此在正常的情況下,應建立更深入的支持系統。在小組中,除了在資料背景上認識對方,在思想、感受及屬靈上互相分享,認識彼此的需要,互助互愛。Earl Palmer是美國一位著名的聖經研究學者,寫了不少釋經課程;筆者於課堂上聽他分享,他參與一個查經小組已35年,大家相識於少年時的查經小組,現在大家已各有家庭,甚至已成為外祖父母,現在仍定期舉行查經小組,彼此間的情誼真的猶如弟兄姊妹;因此若使小組發揮它應有的作用,就真的可使教會如家(弗2:19)。

三.重真理生命之活用

在教會歷史上,小組內容都以查經及祈禱為主, Rick Warren 提出需要參與小組其中的一個理由是小組能夠幫助我們明白聖經:講道與教導是傳授真理的重要渠道,但是如果聽者問:「我對今天所聽的道我仍不大明白,我可以找誰呢?」小組是其中一個地方可以雙向性的了解聖經,並且可以透過討論,思想如何活用聖經於組員的生活中;甚至是定立目標,一同實踐真理。

四.重訓練事工之實踐

成功的小組事工,必以訓練事工為基石,就如重聖經教導的講台信息,不斷的組長訓練與跟進,有系統地培育信徒領袖,而小組就是會友實踐真理與事奉學習的場地,讓他們發展自己的恩賜。當筆者在教會中推動小組事工時,與不同的組長交通,他們都會提出預備小組查經,帶領分享,關顧組員、培養全組的歸屬感,絕對不是輕易而舉的事,如果遇到某些組員對倫理問題或者是對基督徒生活操守的困惑,解答就更感困難,需要常常求助於導師及牧者;因此小組若要成功,聖經真理的教導,事華技巧的裝備是必需的;并且要不斷提拔新的事奉人員。同時小組亦是培訓領袖的地方,門徒訓練許多時都以小組形式進行,除了可以針對個別需要,亦因為其中需要共同實踐的行動,可以互相鼓勵。

小組牧養並非是近年的新興運動,乃是聖經及教會歷史上一直源用其中一種牧養模式,成功與否在乎小組是否真正發揮它原有的功能,教會是否有計劃使用這場地造就信徒、關顧信徒,以至建立主裡的支持系統。

(本文版權由作者保留)


[1]Neal F. McBride, How to lead small groups, Colorado Springs, Colorado: Navpress, 1990, p.24

[2]The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Oxford, England, 1977, p.454.

[3]Harper, Steve. 1983. John Wesley’s Message for Today. Grand Rapids, Michigan: Zondervan Publishing house, pp. 136-137.

[4]Kenneth, Gangel and Benson, Warren. Christian Education: its History and Philosophy. Moddy, 1983, pp.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