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事工的落實

作者:蔡蔭強 (2004年 12月)

兩三年前長老會認真思想少年事工的問題,也開辦了一個研討會,讓所有長老及傳道人同心思索青少年人的福音工作,那時大家都很有異象,且在不久之後,很多堂會相繼成立少年崇拜,筆者看見少年事工真是教會一個新的福音動力。數月前,長老會再提出一系列關於少年工作的問題,其中包括如何認識及牧養新一代的少年人,特別是如何牧養第二代的信徒,少年崇拜的實際事奉模式應怎樣等等。月報編輯組的牧養小組,將會邀請不同肢體編寫一系列專文,探討這方面的問題。

  1. 沙埔鞍上南屯區的新福音動力筆者最近發現一件事很感謝神。就是沙埔鞍上南屯區整區的聚會人數有很大的增長。由五年前的七百多人增長到今天的一千四百多人,在五年內剛好是增長一倍了。原因當然有很多。例如:
    1. 我們這區有近十位宣教士,是非常重視宣教工作的區會。
    2. 我們五間堂會都能因應時代改變和堂會的情況,作出不同程度的適應和調校,使事工有更好的開展。例如上平開設初信崇拜及週六的少年崇拜,南屯平著重主日崇拜後的小組查經等等,這些事工都有很好的果效。
    3. 五間堂會都很重視少年的福音工作。五間堂會都有不同程度的學校福音工作,南屯平及鞍平在中學內服事少年人,上平也進軍附近一所中學的福音工作,沙平及埔平也著力學生福音工作。我們五間堂會都特別為少年事工擺上不少的人力資源,各有專職同工(福音同工或傳道同工)負責少年人的福音工作和少年崇拜。五間堂會同時都有一至兩個少年崇拜。過去五年的七百多人增長中,其中近半是青少年人,可見青少年事工確是一股新的福音動力!
  2. 少年崇拜的模式近年很多在福音戰線上工作的人,發現宣教士昔日在跨文化的福音事工上學到的功課,今天在本土福音工作上也很有用處。因為時代急速轉變,現今教會植堂和推展事工的方法,常要因著面對的群體的特色,而需要作出調校。例如面對一群成績很好的大專學生是不同於一群家庭破碎,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的學生。又如網絡世界對人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所以,今天我們思想少年事工的策略和模式時,有需要醒覺自己是半個宣教士,不能事事照搬成人崇拜的做法。這些包括領詩,音樂,聚會模式,問題處理,紀律,講道及信息……等等。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既合乎聖經,又不失教會的重點,但又能適切少年人的策略模式。筆者在南屯平事奉的掙扎,是如何帶領少年人,使他們在各方面都有好的成長,包括身、心、靈的成長(路二:52),因為屯門區有不少青少年問題?我們嘗試一個稱為「少年三文治」的模式,讓大家一同思想。「三文治」如下: 先是少年崇拜,接著是小組聚會,最後是活動。少年崇拜非常重視講道,每次講道約半小時,使少年人得到適當的聖經教導。接著是小組聚會,用小組使他們可以學習彼此相交,代禱及有時候為高班的同學安排專題講座。最後是他們最喜歡的打波活動,雖然大部份堂會都沒有球場,但我覺得一張乒乓球,一副康樂棋,甚至捉波子棋也可以使他們非常投入及建立歸屬感。由於我們的理念仿似開荒建立少年教會,我們盼望少年人的教會有優良的敬拜,有良好的相交系統,良好的傳福音系統,及有良好的造就培訓系統,使他們可以學習事奉及接受培訓成長。我們計劃高班的少年人可以幫助牧養初班的少年人。我們在暑期推出過領袖培訓,最近還推出少年聖經班,讓少年人可以學習聖經,作更深的追求。盼望使他們由貪玩叫悶的孩子變成事奉者。
  3. 向少年人講道的建議很多同工都感覺到這一代少年人很難靜下來聽自己講道,一開口就叫悶。筆者由於篇幅所限,在此略作幾點建議,盼望日後有更多同工分享他們的經驗。
    1. 我們所講的信息若切合少年人的需要,他們是很有反應和願意傾聽的。所以必須關心少年人的需要,與他們建立良好的關係。
    2. 要多用聖經的事蹟(敍事的經文),把聖經講得活活的。
    3. 可以多用見証及真人真事,以激發他們學習這些榜樣,讓他們感到信仰的大能和真實性。
    4. 我們也著重把信仰活出來,藉著提出不同的處境,使他們反省如何實行聖經。
    5. 我們要留意少年人世界裏面的事物和關注,以他們的言語來與他們溝通。這方面是最難做的,因為要熟識他們,才容易知道。
    6. 至於技巧方面,少年人很喜歡幽默的溝通方法,所以不要把聖經講得呆板板。
    7. 表達也可以是圖象化的表達,還可以加入戲劇化的表達,讓講道加入色彩。
    8. 互動很重要,我們可以用答問方式,舉手選擇方式來加強他們的參與及互動。
    9. 除了講道外,我們還可以加入角色扮演,戲劇及唱歌等不同形式的表達方式。

關於少年事工的其他題目,遲些再有文章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