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教會建立神學院的意義何在?

作者:張佳音 (2001年 2月)

一.回應這時代神國的需要

  1. 回應祖國需要據教會更新運動「99年香港教會普查」得悉全港有1139間華語教會,約有18萬信徒出席崇拜,已有20間神學教育機構,2625名受薪教牧,1038位在本地及外地進修的神學生。然而,據「97年第六屆中國全國基督教會議」官方公佈,全中國約有1000-1400萬基督徒(非官方估計則有5000-7000萬),教會12000所,聚會點25000個(未登記的數目難以估計),神學訓練中心只有17家,教牧人員1500人,且多為年長退休牧者或剛神學畢業缺乏事奉經驗的年輕教牧。當香港回歸祖國在即,面對12億同胞的福音需要及數千萬信徒的培訓需要,我們教會一群受感的長老及牧者,雖不知回歸後的政局如何,仍毅然憑信心在1996年4月創立學院。4年來學院經中國文化部的努力,透過週末的中國密集研討營、晚間的中國專題探討、平日的中國祈禱小組,假期的國內農村生活體驗、中國教會觀摩團及中國歷史文化考察團等活動,教育及提昇我們對祖國的認識與關懷:又透過培訓實習的安排,讓學院師生更實地體會廣大同胞心靈的需要及自己的不足,等候主繼續引導我們配合祂的心意而行。
  2. 回應牧養需要去年11月15-18日華福會召聚了全球52間華人神學院的院長及教務長等約100人,在本港舉行了「廿一世紀的華人神學教育咨詢會議」,會中,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陳金獅院長將香港、臺灣、北美及東南亞15間華人神學院課程學制作比較,特別指出我們的牧職神學院的四年聖工學士課程,是經過精心設計,特別在我們的聖經科、講道科、宣教佈道科、牧會科、輔導科等實用神學科目上,十分適切今日華人教會的需要。閉會禮時華福總幹事麥希真牧師(前星加坡神學院院長)還語重心長地分享他30年來神學教育工作的心得:「其實,今日教會急切需要的是牧者,不是學者!」我們學院的講師們全部都具碩士水平;還有小部份已具博士水平;但感謝神,我們因都有多年教會事奉經驗,以致從始至終均認定教會牧養群羊的首要異象。故此,申請進入我們學院的弟已姊妹無論是否已具有大學學位,我們均盼望他們先在4年聖工學士課程上打好聖經及靈命的基礎,加上畢業後全職事奉的經驗,按需要再作碩士以上研究院的進深整合學習,好叫將來能對教會聖工發揮實際而積極的效用。
  3. 回應本港及海外華人教會需要本港千多間教會中,常有來信向學院招聘青少年牧者。此外,佔本地教會大多數的一百人或以下的中小型教會,它們是最難請到牧者及講員的教會;學院學生佈道團的成立,就是積極回應他們的需要,應邀主領他們的聚會,願意到竹他們當中事奉。另又透過「國際短宣使團」外地短宣體驗的安排,由我親自每年帶隊,讓同學自由參加,實地體察海外華人教會的荒涼,操練同學們的受苦心志及福音熱誠,培養他們能勇於面對海內華人教會的需要。

二.回應平安福音堂的需要

  1. 創辦神學院困難重重我們教會自1961年11月始建立迄今不足4o年,現正處於信仰路線及傳統做法的建制階段(institutionalized),要把堂會、區會、甚至聯會的神學課程(theological cources)提升至宗派性的神學院(theological institute)作有正規學制系統的神學教育,實在有許多先天不足之處。再加上過去10年面對回歸,各堂已邁進行政及財政獨立運作的模式,現雖有31間堂會約5000會眾,但凡聯合事工均以愛心按感動參與支持,並無定規的義務責任。故此我們學院雖然全部院董都是各區委派出來的代表,我們的講師及同工絕大部份都是自己教會的教牧及肢體,但我們開校4年來校本部所收52名學生中,只有一半是自己平安福音堂的。而現有院址也非平安福音堂的物業,乃蒙基督教應許會及興學証基協會大力襄助,借出以供學院使用;但始終因是農地難以改變土地用途,我們遲早都要搬遷。然而,他們為神國工人培訓不計較宗派樊籬的廣闊心胸,實在令人十分欣賞。
  2. 神興起的工作需要珍惜我們一方面感謝神使學院在短短五年歷史內己獲其他17個宗派(包括宣道會、播道會、浸信會、循道衛理聯合教會、中華傳道會、中國佈道會、宣道浸信會、東方基督教會、循理會、基恩會、信望愛堂、香港教會聚會所、基督徒會堂、聖召會、主恩福音堂、加拿大愛城華人基督教會福音堂、荷蘭華人基督教會等)的肯定,並推荐肢體來受造就,將來服侍眾教會;不過,我們自己平安福音堂有否珍惜神在我們許多不足之中仍恩待我們,在我們當中興起了牧職神學院,又招聚了我們教會一批有學歷又有牧會經驗的資深同工作講師,正天天竭力盼望栽培一群我們教會下一代的事奉人才,以承繼神在我們平安福音堂多年的優良屬靈傳統?我在基督中心堂(是我的母會)多年來親眼看見教會優先將獻身的肢體全送進自己創辦的神學梡(海外神學院)裡受造就,又把教會的金錢奉獻優先支付所有神學院的開支,以致神學院的師生能在基督中心堂眾肢體的全力愛心支持下,穩步的向前。縱然教會擴堂分堂的步伐相應地減慢,但他們為建造神國工人的擺上和犧牲,實在令人感動。今天筆者不敢奢望平安福音堂眾堂會一下子達到如此全面的支持學院,但猶如在「廿一世紀華人神學教育咨詢會議」中聽到的其他51間世界各地的華人神學院院長的分享,就是一般神學院的收費最多只能支付神學院總開支的1/3,其餘2/3均需以信心仰望神感動眾教會肢體的支持。我嘗在牧職神學院的院董會中提議,採取海外神學院的自由奉獻方式,但出席者中立刻有人指出我們教會不少肢體,不習慣準時報名參加學院主辦的課程和講座,就連報了名也會經常缺席,事後也沒有交待(例如:1999年與短宣中心合辦「聖靈能力」公開講座,有上百位平安福音堂肢體缺席),使我們無論在租用場地及影印講義等事情上常常失去預算:面對這類輕率的態度,究竟我們神學院該否單方面學習憑信心仰望神的供應,還是雙方面地,讓我們教會肢體對自己學院也學習報名出席及奉獻支持的基本責任?懇請大家在主前細想,牧職神學院若是神在我們教會中興起的神學院,我們該當如何愛顧及支持它呢?所以,我們該作以下行動的回應:
    1. 在教會祈禱會及個人私禱中,經常為學院守望代禱;
    2. 閱讀月報「牧職神學院」專頁及學院院訊《牧蹤》(請教牧長執同工留意每期派發,盼能人手一份),以了解學院近況;
    3. 在教會週刊刊登及報告學院課程及事工活動,鼓勵會眾參加受訓;
    4. 每年安排「牧職主日」或「神學主日」,使學院同工及同學有機會分享學院異象、培訓方向、見證、需要及近況等,以增加了解;
    5. 鼓勵各堂團契/聯團以戶外形式到學院實地參觀,由學院同工及同學分享學院情況,一同為學院守望;
    6. 在區會/聯堂的長執事奉人員退修會裡,邀請學梡作相關課題的訓練,以善用學院的培訓資源;
    7. 鼓勵各堂有志獻身肢體優先考慮報讀自己學院,各堂又予以全力支持;學院畢業生又被各堂優先考慮聘用(四年聖工者作傳道人,兩年文憑者作牧養幹事/牧養同工/傳道助理),以回饋自己教會;
    8. 呼籲各堂眾肢體關心學院院址的尋覓,並在經費上恆常奉獻支持,因學院正在每天努力模造我們教會下一代的工人,對我們教會未來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