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守屬靈的純潔

作者:陳錫安 (1988年 11月)

「分別出來」是教會在地上的生命形態,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中引述以賽亞的記載: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世人有分別。當然,我們不是要刻意孤立自己,而是在意識上、在對事物的價值觀、在人生的追求目標上與世人有明顯及絕對的分別。另一方面,「聖潔」也是教會生命的特質,分別之後,還須謹慎,不要沾不潔之物。聖經教訓我們不與世俗為友,不要效法這個世界,不要讓世上事物玷污我們屬靈的純潔,不肯與不法的事妥協。歷代以來,世界用盡方法要使教會向其屈服,與其同化,最常用的手腕便是與教會為敵,肆意攻擊苦害,教會在過往二千年歷盡了苦難逼害,然而在極度苦難中,教會仍能保持屬靈生命的約潔,不肯苟且得釋放,亦不容在無瑕無玷污的生命上蒙上污點。可是那惡者絕不放過教會,逼害手法不逞,便用同化妥協手法,以似是而非的理論、理性哲學、物質的引誘、外在層面的情感向教會諂媚,可惜不少基督徒甚至教會領袖卻敵不過此關,認為在合情合理,在可接受、可妥協的情況下,教會不應拒人千里。其中有一種相當影嚮教會的趨勢:教會除致力傳福音外,亦應顧及民心、關心社會、熱愛國家,應盡力與世人衷誠合作,建立美好社會。標榜「人不嫌棄你,何苦要嫌棄人」,愛人靈魂,使靈魂得救──既遠且抽象;關心人生活的需要──既近而急需。殊不知在此⑹噹噹的論據下不自覺地入了仇敵的網羅中。可能有某些自認為有識之士,當提倡一些特別做法時有些實際的基礎及論據,可是大部份傚尤者都是首從附和,不大了了,還慶幸教會漸開放,或開明的打破傳統。

平安福音堂自成立以來,我們得承認一事實,論才幹、論地位,論金錢我們都不及很多教會,我們沒有高超的立論,更不敢抱大志宏願,我們特別蒙恩,是由於一向以來都嚴謹小心,按著聖靈的感動帶領,循著聖經真理路線而生活,保守對主的純貞,我們除極力肅清罪惡外,更處處儆醒,努力專注作主的工。一向以來我們最擔心的就是教會存有罪惡,辜息罪惡以致失去屬靈的能力。不重視聖潔,不體貼聖靈便容易陷在以其他事物代替了屬靈真價值的光景中。用世俗的方法填補了屬靈層面的空虛,以屬世的事務代替了建立神國度的天職事。所以有很多人批評教會的路線太窄,思想太保守,固執而小器。然而事實上我們明白教會當前的急務及使命是甚麼,我們也深知道主要的託負是甚麼,正如尼希米帶領猶大人重修城牆時,仇敵來了,要破壞他們的修造,用盡各樣方法,擾亂破壞誣告不成,繼而假意和談,誘尼希米依從他們,藉此破壞他們神聖的位份及職事,尼希米堅守自己的崗位:我們在辦理大工,不能下去,焉能停工下去見你們呢;我看明神沒有差遣他。教會確實需要保留此純潔專一的心。我們必須「看明」一些現象或潮流的真相:

「教會必須關懷社會,應多參與社區活動。」很多基督徒被人指摘,不肯為改善民生而出力、不參與積極社關行動,但當某些運動或請願成功時卻坐享其成而不赧頻。教會對社會也漠不關心,胸襟窄而眼光短,太封閉。他們力倡教會與社會是不可分割的,「關心民生」、「福音領工」的論調此起彼落,並認為這是傳福音不可忽略的環節,從聖經中他們列舉出不少事例,證明主耶穌傳福音時亦多以關心社會,同情疾苦為起點;傳道後也顧及群眾身體的需要,甚至行神蹟以五餅二魚餵飽他們。在此表現出祂是關心人生活的需要,可見社關與傳道是分不開的。我們不敢否認關心社會,致力於社會服務是相當有意義的工作,我們也無意貶低社關活動的價值,但若只重視肉身問題而忽略人的靈魂,只謀求生活及物質層面的豐富而輕視屬靈的層面,為救身體而任由靈魂失喪,實在潛伏著極大的危機,表面是關心人,其實是被蒙蔽,置人靈魂於不顧而使其滅亡。事實上證明,極力提倡教會應注意社關者,他們用盡所有人力、財力及時間為人民請命,為改進民生而請願,為不會理事而抗議,終日大聲疾呼,忙碌奔波,有人因此而悔改得救嗎?可能在一般人眼中,這些積極參與社關的教會只是社團組織之一,只是熱心為人群服務而已。有些更可憐到被人指摘是別有居心,沽名釣譽。某一大宗派以救世為口號,大力推行關心社會,藉社會福利推廣福音,初期似乎很理想,後來雜質太多,教會專注力分散,因為救人事工難,輔導靈性更難,參與社會事務易又有成功感,迕之,教會荒涼,教會事工不斷收縮,反之社會福利工作不斷擴展,落到不像教會只是社會福利團體而已,最近一些領導人稍有醒覺,教會應以拯救人靈魂,栽培靈性為重,欲挽回頹勢,惜曲高和寡,難起有效作用。因此教會在處理社會福利事情上應十分審慎,我們絕對鼓勵弟兄姊妹帶著信徒的身份,按著聖經真理,唯切勿號召教會予以和應及支持或在教會內公開宣傳,讓教會保持屬靈的純潔。

另一破壞教會純潔者,是教會喜積財於地,猶記得教會初建立時,我們金銀也沒有,但我們擁有萬有的主,供應從祂而來,有需要時學習信心的功課。那時我們的理想是教會在地上應沒有地產,不應儲太多金錢(其實當時想多擁有也無可能),聚會地方是租借的,後來有人建議為著聚會地方較安定,才開始自置會堂,十多廿年來我們購置了十多處會堂,每次轉賣時,樓價都升值,實在賺了不少錢,我們為買賣堂子大賺錢而自炫自豪。在最近一次長老會議中我們討論到投資與投機問題肩負明確的使命,投身社會,投身在各行業中,參加論政團體、區議會、社會服務團體,與其他熱心公益者合作推動社關活動,然而教會整體應專心作主的工,料理神家的事,不讓俗務羈身而迷失了原來的路向。主耶穌在處理這些事上有非常嚴格的原則,醫治癱子時祂重視的是他罪得赦免的問題,病得醫治是次要的;祂體恤人肉身的需要,但祂更關心的是人的靈性光景,只是做一些救濟是沒有價值的,五餅二魚神蹟後,跟隨祂的人更多,可是祂知道人的居心,毫不客氣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喫餅得飽,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主識破仇敵的陰謀,不以社會福利為吸引人的方法,雖然如此可能得讚揚,享成功,主堅持屬靈原則,卒之萬人離去只剩下十二門徒看準主有永生之道而跟從祂。

與社會關懷相倣的,「教會應否參政?」這是積極進取,爭取主動的表現,這也是社關、改善民生的另一手法。我們暫不評論教會參政可行或不可行,歷史事實擺明,教會參政,結果是使教會更大混自,更大分裂,教會積極的變政制從未帶來屬靈的復興。凡論及政治時便要有明確的立場,有清楚的派系,有主觀的執著,民主如美國,當競選總統時,派系各為其主,政黨間相互角逐,彼此排斥,各展其謀,為求勝利不擇手段。世人也承認政治是最黑暗的,教會牽涉入政治意欲何為,主說祂的國不屬這個世界,所以教會休想能介入政治而建立理想的國度,勉強介入恐怕成為仇敵利用的工具,因教會一旦論政、干政、參政,屬靈原則便難持守,因此教會不宜出面參予政制的編訂、政黨的活動,支持某團體或個人競選,弟兄姊妹可以個人名義甚至以基督徒身份時,也有掛慮教會買賣堂子冀獲厚利是否亦存有投機意識?可能這只是過慮,不過亦須自我儆戒,勿使教會捲入俗世旋渦。側聞香港有某大教會為圖利而將信徒奉獻為聖工用之金錢作商業投資,此舉是否有違真理我們不敢妄加批判,可惜因投資失利而負債纍纍,真到如今,終日為金錢問題而忙亂,將大部份會議時間用在如何投資及管財方面。直如聖經所說:錢財在那裏心也在那裏。為多得財利而成為財利之奴隸。當然善理錢財是忠心管家應負責的事,就算不作別的投資,將餘款放在銀行收利息,或作外幣存款何嘗不是求取利益,而這也是主耶穌建議可行的方法。故此我們很難定下一絕對的法則,唯一原則就是若可行教會不被錢財所牽制、不貪財、不倚靠無定的金錢,當然更不要沾上有投機成份或有賭博成份的屬世事務,讓教會喜喜樂樂的,無牽無掛的,持守著屬靈的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