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1994年 5月)
「生命價值」這個課題是何等的重要,可惜實在太少人領會,以致蹧蹋了自己的一生。可惜人的頭腦都是狹窄,只能領會金錢的價值,屬靈的就難領會了.就讓筆者用「錢」作為比喻來解釋人生的價值吧。
設若我們以「一元」來比喻「一天」,這樣一年的價值就等於三百六十五元,如果你能在地上活到七十歲的話,你的人生價值就大約值二萬六千元而已。試想一個人若只得二萬六千元的財產,他豈不算為相當貧窮嗎﹖從這個角度去想,我們每過一天,就好像花費了一元一樣。也釦A以為你有二萬六千多元,花去了一元不成問題,但你要知道,你今年若是三十歲的話,你實在已經用了一萬一千元了,你剩下的「財產」(其實是你的「生命」)只不過是一萬五千元.你剩下的「財產」這麼少,你以為你還會不會隨便花剩下的一元﹖以一個在加拿大找不到工作做的新移民來說,他只拿著一萬五千元,他絕對不敢隨便花任何一元,因為想到剩下的不久就吃光了,更不能應付任何突發事件.除非他能找到一份有把握的生意,用自己剩下的一萬五千元去「賺取」更多的錢,否則每用去一元,就好像離死期近一步一樣。照樣,除非你能用你餘下的日子去「賺取」可以存到永遠的賞賜,否則你每過一天,就離死亡近一天.每一天都是白過的,都是毫無價值的。因此,我們的生命價值,不能以普通的方法計算,以下幾個原則,才是計算生命價值的正確方法。
一,生命價值不在乎長短,乃在乎能否找到永生的途徑:
當法老王問雅各的年紀若干之時,雅各回答說: 「我寄居在世的年日是百三十歲,我平生的年日又少又苦,不及我列祖在世寄居的年日。」(創47:9)
但是當我們來看一看主耶穌的生命之時,他只在世上活了三十三歲就死了,從來沒有人感到他的生命太短,他自己也從未怨嘆過生命不及別人,因為祂死而復活升天,他裡面藏有永遠的生命。可見生命價值不在乎日子的長短,乃在乎能否將自己的生命接駁到永恆。在數學上,我們知道,「永遠」減去三十三年,或上一百三十年,是試想,假若有一天我們回到天家去,回頭看一看自己在地上的人生,我們必定會非常珍惜它,因為我們在地上只有一次人生,而這一次的人生卻能影響自己的永恆怎樣過。我們在世信主會影響我們在天上得永生,成為神的兒女;我們在地上不信主,會影響我們在地獄永遠滅亡受苦。再者,我們在地上怎樣過基督徒的生活,又會影響我們在天上所得的永遠榮耀有大與小的分別。也傅牧怬A以為「能否得到榮耀」這倒不要緊,只要得救就是了。其實「得榮耀」只不過是一個總稱而已,它包含了在天上所有你想不到的好處與快樂.得不到榮耀,與得很少榮耀,與得多一點榮耀,彼此之間的差別雖然很小很小,但卻因為這差別要維持到「永永遠遠」的緣故,這差別就變得很大很大了。就如兩條粗幼差別不大的線,如果都是無限長度的話,兩者的差別就很大很大了。
讓我們以這一個比喻來思想一下將我們在天上的生活,一個得大賞賜與一個得小賞賜的基督徒,因為感到差別很大,於是,他們兩人在天家回想自己在地上的生活之時,感到從前在地上生活之時不肯為主在小事上忠,就失去了得大賞賜的機會,那種後悔就會因為「永永遠遠的差別」的緣故,也顯得很大很大。照樣,曾為主只在一件小事上忠心而得較大的榮耀,也感到自己快樂得難以形容,因為是永永遠遠的快樂。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
根據這樣的思想,我們在天上回頭看地上的人生之時,我們必定會感到「人生實在極之寶貴」。神准我們在地上一次生活,我們怎樣活,在天上就得怎樣的榮耀;如同神只准我們「入寶山一次」,這一次任你憑喜歡拿多少珍寶出來都可以,拿了多少,就永遠不能再拿一樣。讀者若能明白這一點,你的生活和人生觀可能完全改觀,你會變得積極和非常珍惜你自己的人生。
釋迦牟尼看到人的生老病死很痛苦,最痛苦的就是人「永遠」脫不了輪迴投胎的厄運,今生要生老病死,來生還是要生老病死,這樣永永遠遠無法脫離生老病死,這種痛苦是何等的大﹖於是他默想人生,想悟出一條出路來,結果他為可以藉著修道冥想能使自己免去輪迴,到達「湟槃」,永遠自我消失的境界,這就是大解脫了.他沒有想到,他只不過從一個永遠的痛苦中跌落到另一個永遠的痛苦之中而已。筆者感到,釋迦牟尼雖然想不通,總比釵h完全不為永恆著的人好得多。基督徒啊!如果你宣稱自己是得永生的蒙恩人,而你卻從來不關心永恆,不為永恆而勞力,你算配為一個真基督徒嗎﹖真基督徒感到地上的苦楚是「至暫至輕」的,因為他們想到自己將要換取「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你若沒有永恆的觀念,你在地上任何的苦楚都會變成「極重無比」的了。
二,生命價值不在乎遭禍與享福,乃在乎怎樣面對:
人生在世,難免有禍患. 所以主耶穌指出我們在世上有苦難,但在祂裡面卻有平安。事實上連主耶穌自己的一生也是充滿了禍患,但祂卻能叫所有信祂的人得福。釵h時候所謂福或禍,多半都是比較性的。當你認為你比別人好之時,你會感到自己蒙了福;當別人比你好時,你感到自己在遭受禍患。這樣,你無論在甚麼境遇,若能在思想上看自己還比某一些人好,你就能感到自己實在幸福了;反之,你必會說自己不幸,這也是知足與不知足的分別。
如果有人要尋求一個無禍患的人生,他一定會失望,因為他一出生就被醫生打得哭起來了.當他慢慢長大,他就會經到脫牙的痛苦、學行路而跌倒的痛苦、並釵h無法避免的失敗痛苦,他才能成人,才能真正體會人生.到了晚年了,疾病和死亡的痛苦一定不能免,結果他要在痛苦中結束自己的人生。
其實,神安排我們的人生有禍患,不是為要折磨我們,乃是要我們從其中得知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你試一試幻想,一個完全沒有患難的人生是多麼的苦悶﹖看那些富有的人家,因為生活太平淡和苦悶了,他們還得花不少金錢去迪士尼樂園,坐那裡的「過山車」,把自己嚇得半生半死,然後就對自己說:「真好玩,真有意思!」其實,當我們經歷到人生的苦難之時,我們為甚麼不可以同樣說「真有意思」呢﹖你再試試幻想,當你年老之時,你對你的兒子說:「來,我把我的人生告訴你,我一出世就享福,一直到現在都沒有任何苦難!」你的兒子一定會說:「爸爸,你的故事很悶。」倘若你對兒子說:「我出身貧窮,但我掙扎向上,幾經艱辛才從中國大陸走出來,幾經艱辛才自學成央A不知克服了多少困難才事業有成,不知付了多少代價才養大你。」你的兒子必會說:「爸爸,你真偉大!」請問,是甚麼做你的偉大﹖是享福﹖還是禍患﹖聖經指明,基督徒生命的特徵不是沒有禍患,而是在禍患中明白神的旨意,成就神的計劃.這就是「登山八福」的精華了.八福並不是「金玉滿堂,出入平安」等世人所謂的福,八福原來是在遭到「饑餓,哀慟,受迫逼」之時,神為他們存留「天國、得見神的面、得天上大的賞賜」等福,因為當他們遭禍患之時,他們的心態是「為義,為主,為使人和睦」等緣故而忍受患難的。所以,人生的價值不在乎沒有禍患,乃在乎怎樣面對禍患。
所以,禍患本身不成問題,「思想」的改變才是最大的問題。那些懶得去思想人生意義的人,就是天天享福也感到自己不斷在禍患中受苦,因為他會感到人生很苦悶,沒有意義,沒有方向,沒有價值。
三,生命價值不在乎貧與富,乃在乎能否藉暫時的財物而積財於天:
人太過容易視貧窮為患難,視富有為祝福了.讓我們來想一想事實是否如此吧。試想,我們過往的日子裡,我們最富有之時是否就是最快樂人時﹖最貧窮之時,是否就是最不快樂之時﹖相信不一定,往往最富有之時,就是我們最多犯罪和最勞苦之時,最貧窮之時,往往就是最勤檢,最沒有野心,最能愛人和關懷別人之時。如果有錢就快樂,沒有錢就不快樂的話,那麼那些常常笑的人就一定是富有的人了;那些愁眉苦臉的人,就一定是貧窮人了,這樣分野豈是真實的﹖我們豈不是看見富有人也常常愁眉苦臉嗎﹖我們豈不是看見貧窮人也常會笑的嗎﹖根據統計,我們知道原來富有的人自殺比貧窮人還來得多。事實上,釵h人已經很富有了,因為他們的財富今生都用不完,但他們仍然不快樂,因為他們認為還有釵h比自己更富有.這樣的人,注定一生不會快樂的了。
主耶穌在世為貧窮人,跟從祂的門徒,沒有人個是富有的;若有富有的人要跟隨祂,祂都勸勉他們要變賣一切來賙濟窮人,意思是要他們自己也變成貧窮人.可是,世上卻沒有人個人的生命比主耶穌的生命更有價值,因為祂能叫千萬跟隨祂的人得著「豐盛的生命」。或問,甚麼是豐盛的生命﹖簡單來說,就是在今世貧窮的生活中活出喜樂來,叫凡接觸自己的人都羨慕,在來世卻積存更多可以存到永遠的財寶,這就是「靈裡的豐盛」了。因此,我們說:有錢並不是罪,但有錢而不肯用自己多餘的錢來幫助有缺乏的人,這就是他的罪了;積財不是錯,但只知積地上的財寶,而不知道利用這些暫時的財寶來使自己在天上富足的人,正是大大的錯了。因為你積蓄這麼多地上的財寶、實在非常勞苦,但在死後卻不能帶走,那是何等的愚拙﹖因為你積蓄這麼多地上的財寶而不用,卻不肯讓那些極其需要用它的人和聖工使用它,以致這些人落在苦痛之中,聖工落在停滯不前的狀態,從這個觀點來看,你不但愚拙,還是殘忍,因為自己用不著的,也不肯讓更有需要的人用。試問,這樣的生命怎可能算為是有豐盛價值的人生﹖
四,生命價值不在乎自己享受,乃在乎能否幫助別人:
所以,我們形容一個人有崇高的生命價值,不是看這人「自己」有多少的享受,乃看這個人怎樣以他所有的去幫助「別人」。既然自己已經有「豐盛」的生命,當然是「豐盛」到一個地步,不但夠「自己用」,還可以「有多餘供別人享用」,不然,如果是能夠自己用的話,怎可能算為「豐盛」﹖
我們看主耶穌,他在外表看來,雖然是窮人一個,但他仍然常常賙濟窮人;他說、他來是要服侍人,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他對約翰的門徒證明自己是基督說:「你們去把所聽見的,所看見的事告訴約翰,就是….」所提及的,全部都是他怎樣叫別人從他身上得好處,得醫治和得福音,他的生命目的就是叫別人從他得豐盛的生命,所以他又說:「人子來為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他在客西馬尼園爭扎,為的是要勝過自己,好能承擔神要他釘字架救贖人類的使命。
我們再看西庇太的兩個兒子,他們請了母親來求耶穌,使他們兄弟二人可以在神的國裡一個坐主的左邊,一個坐主的右邊.主知道他們來是要求做位份大的,但主指出他們不明白他們所求的是甚麼.主要他們先答應受主的浸,和喝主的杯.主要他們受主的浸,意思是要他們學像主一樣「為救別人」而去承擔十字架的苦難;主要他們喝主的杯,意思是要他們學像主一樣「承受內心的苦難」,就是放棄自己的意思,成就神的意思,去「擔當世人的罪孽」。這就是豐盛生命的表現。
再看保羅,他思想到自己要離世與基督同在好呢﹖還是仍要活在世間好呢﹖結果他決定仍要活在世間,為的是「叫別人又長進又喜樂。」本來他認為與基督同在是好得無比的,但他想要能叫更多人將來也可以與基督同在,一同享受那個好得無比的快樂,他就認為更有價值.這就是豐盛生命的表現。
總的來說,一個人若是為自己而活,他的生活無論怎樣富裕,他的享受無論怎樣豐富,他在世所得到的財物無論怎樣的無數,他仍算是靈裡貧窮的人;但無論他在物質上多貧窮,只要他仍對別人有所分享,他的生命就算為豐盛,分享給別人越多,就顯出他的生命越豐盛,分享給別人的越屬靈,就顯出他的生命是在靈裡豐盛.一個常常叫別人又長進又快樂的生命,才是真正豐盛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