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操練重要的一環--宿舍生活

作者:張佳音 (2001年 8月)

引言:

香港地方尺土寸金、神學院要維持宿舍生活,實在要投人許多人力物力的資源,以解決眾多神學生整日在院舍內的上課學習及起居飲食。加上近年來投考本港各神學院的神學生平均年齡都較以前成熟,例如我們的牧職神學院今年度申請全時間學士科及文憑科19人中,有11人是已婚的,平均定齡為39歲(去年為35歲),要他們撇下家人配偶子女來過宿舍生活,實在是談何容易呢?這種宿舍生活在現代的香港式神學教育模式中是否已不合時宜,徒叫學生掙扎,早早該被淘汰?

—.聖經中培訓主工人的模式

聖經乃是神萬古常新的啟示,無論在舊約或新約時代,聖經中培訓主工人的模式仍是一致的。好像舊約列王時代的先知門徒學校,單看列王紀下第二章已清楚註明有「『住』伯特利的先知門徒們。」(V3)、「『住』耶利哥的先知門徒們」(V5)及在約旦河畔遠遠站著觀看耶和華如何迎接以利亞昇天情況的「五十個」先知門徒們(V7),他們都像以利沙一樣辭別父母,撇下世務,跟隨以利亞服事他(王上19:20-21),以僕人的身份倒水在師傅手上(王下3:11),師徒生活在一起,一同煮食吃喝(王下4:38-44)、一同建屋居住(王下6:1-4),學習過群體生活。

到新約時代,我們的主耶穌基督更是以身作則地,把這師徒制的門徒訓練模式清晰地活現出來,教我們有所依循。祂在世傳道,一邊叫人悔改,一邊召人跟隨(太4:17-19)。被召的人就即捨下網、別了父母、離開了船、跟從了主(太4:20-22)。他們與主同住(約1:37-39),也與人同住,過集體生活。學習一同聽道(太5:1-2),學習一同禱告(太6:9-13),學習一同探討問題(約9:1-3),學習團隊配搭(太10:2-4),學習分工服事(約13:29),學習週流傳道(太10:5-42),學習如何治病趕鬼(太10:1)(路10:17),學習過信心生活(太12:1)(路10:4),學習接受肢體供應(路8:3)(路10:7-8),學習彼此洗腳(約13:4-17),切忌爭大(太20:20-28)等等。

二.新一代主工人性格的塑造: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1999年香港教會普查中顯示,約有45.3%現職教牧司工(共1167人),於過去五年曾經轉職到其他工場事奉,而事奉不多於兩年便轉職的佔32.3%。教新總幹事胡志偉牧師亦認為事奉時間太短,對教牧本身、對其所事奉的教會及會眾形成「三輸局面」。教牧同工轉職頻仍重要關鍵在於其性格及其靈命成熟程度。[1]另世界福音團契於1997年出版亞洲五個國家曾經進行的「宣教士離職調查[2],結果與香港差傳事工聯會1999年訪問本港22間差會及72份香港宣教士問卷不謀而合,宣教士們道出離職緣因均以「團隊不和」為首要問題。[3]

從以上三項調查顯示,神學院要培訓出合乎主使用的時代工人,無論是牧養教會的牧者,或是開荒宣教的宣教士,均須在神學院課程設計上兼顧到主工人在與神與人關係上的生命操練(Being),在聖經及神學知識上的學術裝備(Knowing)和在教會及群體本應用上的事奉實踐(Doing)三者的比衡比重。因此,我們教會的神學院歷史雖短,但在課程設計上是累積了多年神學教育、牧會及宣教經驗的反省,經過一番整合與更新而成。我們採用了上課、聽授、交功課、計學分、做學問、求認知的正式教育(Formal Education)模式:也結合了集體敬拜、單獨靈修、早會聽道、公禱私禱、學長禱伴、生命導師、成長小組、小組動力、實習督導、學生會/佈道團等團隊服事、開學退修會、靈命進深營、祈禱日、國內農村生活體驗等等精心設計的非正式教青(Non-formal Education)模式;再加上從早到晚、同住同吃的宿舍生活,一同打掃、運動、洗衣、內務,同行共話、同哭同笑、緊湊卻又有紀律的操練,這類屬於潛移默化的生活教育(Informal Education)模式十分重要,沒有學分,卻是操練工人品格、人際關係的最佳場景。

這三類教育模式的融合,叫神學生在短短三至四年的時間內,濃縮而密集地不單學習認識神,也學習認識人又認識自己;學習服事神也學習服事人。神學教育若單單用上課、寫論文、修學分的裝備主工人、知識層面(有些更是搖動我們信仰根基的非聖經知識),而忽略了主工人全人屬靈品格的塑造(Spiritual Formation),將帶來教會可等的災難?!

結語:

主在福音書中留下培訓工人的最佳典籤,祂頒下大使命,要我們作祂所作的,並且要作此這更大的事(約14:12)。天國屬靈工作的建造,需要屬靈生命能力去承載及完成。宿舍的生活是主工人生命操練不可或缺的一環,巴不得在不久的將來,神再賜福給我們的學院,不單有院址,更有宿舍給單身的神學生,也給已婚的神學生家庭,又給學院老師們,一同在愛的生活中互建!


[1]甄敏宜採訪:〈透視教牧「跳槽」現象〉,《時代論壇》200O年5月21日。

[2]William Tayor, Too Valuable To Lose. Wheaton, Illinois: World Evangelical Fellowship, 1997.

[3]熊黃惠玲:〈宣教士離職調查結果簡報〉,《往普天下去》香港差傳事工聯會,2000年10-12月號,頁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