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引火者

作者:麥子強 (2005年 5月)

引言:

筆者最近有機會與十多位不同教會及機構的同工一起交流及探討有關少年牧養的課題,過程中同工們都坦誠地分享服侍少年人的經驗、困難及理念,實在獲益良多,而本文就是事後筆者的一些個人反思,願與各位同路人分享交流。

不要輕看少年人

有不少教牧都直言堂會的少年事工很難做,筆者認為其中一個問題是堂會對少年牧養定位的錯置,將少年牧養視之為附設的事工,沒有給予適當的資源以作配合。事實上,隨著大量第二代信徒踏入少年期,教會必須要正視這新一代的牧養需要。但經驗卻告訴我們,無論在北美及香港,不少第二代信徒在中學階段開始漸漸淡出教會生活。我們不禁追問究竟原因為何?教會不是為他們設立少年崇拜及團契麼?沒錯,我們的確有為少年人安排少年崇拜,但往往只會從方便成年人的角度來設計及運作,無論領詩及講道的安排都比較隨便,而沒有認真考慮及尊重少年人的期望及需要。讓我舉一個例子,筆者發覺很多少年崇拜的信息都是傾向道德教誨為主,「你們要學好」、「要乖」、「不要做壞事」等類似內容可謂重複又重複在講道中出現。筆者當然不是要否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價值,但現今的情況的確出現過度傾斜,以致對神及福音欠缺更深入及細仔的宣講及認識。請不要低估少年人對神認識的渴求,假設他們不能或不會思想般,結果誤以為少年崇拜講道要越淺越好,最後只變成兒童崇拜的進化版。

真實的情況正好相反,少年人就是因為講員們來來去去都是講差不多的信息,帶不出信仰的深度及闊度,以致令他們覺得亳無新意及沉悶非常,難怪會有出走的想法。以筆者個別接觸少年人的經驗來說,發覺他們大多對聚會都帶有期望,希望能在信仰及生命有更深的領會。但我們成年人永遠都以歌利亞面對大衞的心態看少年人,輕看他們的屬靈程度,無形中大大窒息了他們的成長機會。正如近來教會很熱切地關心同性戀反歧視條例的立法問題,強烈呼籲弟兄姊妹向政府表達意見。但我們有否同時邀請教會的少年人一起對此事作出回應及討論,讓他們在信仰課題中學習發言及表達?筆者近來有幸認識幾位中三、四基督徒學生,與他們閒談時,他們主動提出關注反歧視條例,並建議成立一個小組向中學生發出公開信,同時希望進一步討論有關同志神學與釋經及政教關係等問題。坦白說,面對他們的投入及對真理的熱切追求態度,筆者也感到驚訝非常,被他們大大激勵,彷彿是被他們反過來牧養般。故此,我建議同工們可以放膽向少年人發出挑戰及要求,例如我們要求成年人可以一年讀一次聖經,中學生為何不何?這樣,少年人不再是成年人的附屬品,而是有其獨立的身分,在教會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及位置,感覺被尊重。請謹記:我們尊重少年人,少年人才會尊重我們,尊重神。少年人的心是很敏銳的,只要我們用心去牧養他們,他們必會感受到,並會以我們不能想像的速度成長。

生命的引火者

相信各位都有豐富的燒烤活動經驗,原始的「起爐」方法是用炭精或報紙作火引,令一大堆炭被燃點起來。同樣,少年人牧養是需要助燃物的,不過我們有時會誤以為提供多元化的活動是最有效的助燃物,筆者卻認為神要使用的火引就是人自己本身──少年導師。最能夠燃點起少年人心中屬靈的火,就是那些首先被神的愛點燃的導師們。摩西在何烈山被神呼召,看見「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燬」的異象,神要摩西明白能力之火的來源不是由荊棘而生,唯有「天火」才能叫摩西作成神的工作。不過少年導師們可有同感,我們願意付出自己,盡心竭力燃點他們,但結果卻是自己首先消耗殆盡,眼前只見一片灰燼。要死灰復燃,就需要重拾「荊棘被火燒著,卻沒有燒燬」的異象,不是我們那麼偉大為神燃燒,而是我們燃燒卻沒有被燒燬。真正的生命引火者所扮演的角色,只是負責創造助燃的環境,他們本身不是不滅之火的根源,聖靈的火才是能力的所在。作為少年牧養導師,首要的條件是要放下救世主心態,承認自己無能力改變少年人,我們只是受神的委託而已。寫到這裏,筆者反省到自己以往找弟兄姊妹參與少年事奉時,都缺乏了將以上的異象與他們分享,而只是強調如何「說服」他們去協助「搞」少年活動,這一點的確需要重新正視一番。

要成為一個引火者,不單要常常接近那神聖的火焰,另一方面卻同時要與這些被燃點的少年人扣在一起,才能將神的火引到他們身上。筆者常常堅持牧養少年人的最佳方法不是要有百般武藝(有的當然更好),而是兩個字──「同在」,簡單講就是肯花時間與他們一起相處及生活。筆者也經歷過面對少年人而不知從何入手的悶局,不過只要我們「面皮夠厚」,在他們面前出現、出現、再出現,經驗告訴我們,只要肯花時間與他們一起,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就會接納我們成為他們的一份子。唯有與少年人建立一種真誠而信任的關係,真正享受在少年人之中,這樣我們才能有機會發揮引火者的角色。所以除了聚會外,必定要花一點時間與少年人一起,純粹是同在及聆聽已經是很不錯的了。正如上文提過,少年人的心及觀察力是很敏銳的,我們有沒有「用心」與他們相處,專注於他們身上,他們是很容易分辨到的。所以筆者非常認同一位作者所講:少年牧養的精髓在於「存在多於作為、同在多於活動。」[1]

盼望神在平安福音堂中呼召更多引火者加入燃點聖火的工作。


[1]丁建德及馮樂路著,郭智喜譯,《懷道的生命-青少年事工屬靈指導的藝術》(香港:學生福音團契,2005),頁176。而上本「引火者」的觀念也是從此書借用出來。筆者誠意推介此書給各位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