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神

作者:劉傑文 (1998年 10月)

神造人的原意是要人去享受與祂同在和相交的喜樂,所以除非人回到神那裏,否則永遠得不著真正的快樂和滿足。罪的嚴重性就是破壞了人和神的關係,死的意思就是人和神分離的狀態和結果,天堂是樂園,因為那裏有神永遠的同在,地獄之所以如此恐怖,是因為那裏沒有神。基督救恩之如此極度寶貴是因為人神關係的阻隔得以除去,我們可以坦然無懼的去到神面前(來4:16),若說所有宗教都是「殊途同歸」,那只不過是「同歸於盡」而已,因為降世為人的耶穌基督才是神和人之間惟一的中保,亦是人往神那裏獨一無二的路(約14:6)。

因著認信主耶穌基督,我們成為了神的兒女,這不單是名份、身份、地位和生命的關係,更應是我們每天的經歷、感受和生活,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生命活潑起來,叫信仰不致成為僵化了的教條。在上一個時代(現代主義時代),教會因著回應啟蒙運動、理性主義、科學主義和基督教裏的自由派(新派或不信派),信仰出現了理性化的偏差,將很多原本不是真理的絕對化,無可否認今天部份華人教會仍深受現代主義影響。可是在今天的後現代社會,人類又過度追求感受而忽略思想。主觀經歷和神秘經驗大行其道,以為沒有絕對的真理,以致做成了另一方面重大的偏差,這是我們在追求經歷神的過程中不可以不知道的。我們非常的肯定基督教信仰是建基在不變的真理上。可是信仰表達的形式和經歷卻很受時代、文化、甚至個人的性格、性別和背景所影響而有所差異。期望以下的數個方向的討論上可以幫助我們更深的去經歷神。

  1. 從神的說話去經歷神「神已經說話了!(God Has Spoken)」巴刻J.I. Packer神是活的神,祂在對我們說話,聖經實實在在就是神對我們「沒有錯誤」的說話,所以再沒有什麼途徑比聖經更能直接去接近神。能否從聖經中去經歷神主要在乎我們的態度,是細心聆聽抑或是馬虎了事、接受抑或拒絕、深入思想抑或循例閱讀、與神相交抑或是理性分析、立志去遵行抑或僅是頭腦知識……。我們不單靠著聖靈用悟性去讀,也要用感性去讀,並且要學習全情投入經文的處境中,成為其中的一份子,用我們的眼去看、用耳朵去聽、用味覺去嘗、用嗅覺去聞和用手去觸摸,讓神的話浸透我們的心靈。聖經是一本生命和生活的書,它記載了神在人生不同經歷和階段(生、老、病、死、得失、戰亂、和平、危機、災難、失敗、得勝……)當中的出現和參與,它也將人類的情感(喜、怒、哀、樂、愛、恨、羞辱…)表露無遺,更將各種的人際關係描述得淋漓盡致。神不單叫我們藉著聖經去享受祂(詩19:7-10;119:47),也藉著聖經去教訓、督責、提醒、安慰和鼓勵我們(提後 3:16-17),更要求我們透過委身和付出代價的去實行聖經的說話從而經歷祂。耶穌說:『人若立志遵著祂的旨意行,就必曉得這教訓或是出於神,或是我憑著自己說的。』(約7:17)
  2. 用祈禱默想去經歷神「祂既向我側耳,我一生要求告祂。」大衛(詩116:2)祈禱簡單來說就是與神交談,不僅是討求,更重要的是情誼的建立,不單用語言來溝通,更加是寂靜和專注於神的默想。最近和一位申請受浸的初信者會面,她很清楚和直接的分享到最令她經歷神的就是禱告,原來她是從中國來加拿大的過埠新娘,抵步後曾在婚姻、生活適應和工作上都遇過非常的困難,當時她曾主動的找親朋戚友傾訴,可是她們都很忙碌沒空去幫她,後來她信了主,經歷了神隨時都在側耳聆聽她,比找親友方便得多了,神更藉此醫治了她的心靈,並且重建她的自信心。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很自然的向神傾心吐意,這或許是我們不擅溝通、太過沉靜、將情緒感受壓抑、太過以事務為中心、受肉身父親不良的形像所影響、太過注重理性……,然而,我們對天父必需有重新真確的認識,並學習去到祂面前,將自己完全赤露敞開(包括了自己的軟弱、失敗……)。耶穌說:『到我這裏來的,我總不丟棄。」(約6:37)(請參閱平安月報四月號陳錫安弟兄的〈默想的操練〉)
  3. 從宇宙萬物去經歷神「我觀看你指頭所造的天,並你所陳設的月亮星宿……。」 大衛(詩8:3)現代主義單循物質的角度去了解大自然,成了人類和大自然的疏離,而新紀元運動則認為宇宙萬物(人、石、花、草……)都是神,並強調人和宇宙萬有的冥合。可是,聖經卻清楚說明神是宇宙萬有和人類的創造者,並且人類有管理和愛護萬物的責任。去到野外接觸大自然,在靜寂中去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可以叫我們更接近神,觸摸花園裏的花,會使我們感受生命的奇妙和處處都是生機。不同的聖經作者曾在自然界中悟出無數屬靈的經歷,好像:從飛鳥和野地的花想到神的供應;從宇宙的偉大和奇妙想到人的渺小和無知,神的愛顧和能力;從鹿切慕溪水比喻到切慕神……。同樣,我們也可以運用神給我們創作和想像能力,透過聖經從宇宙萬物中去經歷祂。
  4. 在情緒感受中經歷神「我的心為何在我裏面憂悶,為何在我裏面煩燥……」可拉後裔(詩42:5)「不知何以……信主話,平安便滿心懷。」 平安詩集212首深切的溝通必需要有情緒和感情的投上,在聖經,特別是詩篇這本人神交通的記錄中,我們可以看見詩人向神表達了各種類型的感受和情緒,他們不單向神感恩、讚美、歡呼、歌頌和敬拜,也向神發出疑問、憤怒、質詢,對仇敵發出咒詛,甚至主耶穌在死前也這樣向父神呼喊:『我的神我的神為什麼離棄我?』;不單有喜樂,也有哀怒,曾殺死巨人歌利亞的戰士大衛,更多次毫不掩飾他的驚惶和恐懼(詩55:2-5);偉大的使徒保羅在生活的掙扎中,何嘗不是真誠的呼喊說:『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曾有一個神學生,在上禱告課時間問老師:「若我恨一個人時,我應怎樣做?」老師的答案是「向神說:『我恨他』。」然而,當這些人帶著這般消極的情緒真誠的來到並等候在神的面前時,在艱難中我們看見他們每一個,每一次(或遲或早)都經歷了神的醫治,得著了神的力,並且最終發出勝利的歡呼(可參看詩42-43;51;55;73;102;羅馬書8:24-25等)。所以我們要學習在神面真誠的去表達我們的情感,特別是習慣時常抑壓情緒的弟兄們,更應留意。
  5. 藉禮儀器物具體的經歷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當中」(約1:14)「神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的居住在基督裏面」(西2:9)在舊約聖經,以色列人的信仰生活中有很多的禮儀和聖物,這都是用實物去表達出屬靈的意義,新約的擘餅紀念主聚會和浸禮也有相似的意義,早期教會也有很多的物件、圖畫、雕塑、禮儀等都可以幫助人想起神;可惜,後來淪為偶像的崇拜,宗教改革運動後,一小部份的改教者更將這東西徹底掃除,從而走向另一個的極端。隨著現代主義和理性時代的過去,後現代人除了重視感性外,他們的抽像思維也非常不足,需要實質的經歷和觸摸,當今禮儀教會的復興和禮儀更新運動的興起,正說明了這點,而個人使用十字架、特別的設計、飾物、畫像等東西雖然確有一些危機存在。但只要不認為他們有甚麼神秘力量,他們就好像視聽教材一樣,這些東西可以幫助人想起神,想起祂的話,特別在兒童工作上,我們少不了它們。
  6. 從日常生活去經歷神「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1)「所以你們無論或喫或喝,無論作什麼都要為榮耀神而行。」(林前10:31)今天我們不單以為教會聚會、事奉、讀經、祈禱、傳福音……是屬靈的,這當然是,我們也要認識我們每天例行的事情,如工作、休閒、做飯、照顧家庭、園藝、娛樂……等日常生活,也要經歷神的同在,從而過一個平衡的基督徒生活。(這方可參看 The Complete Book of Everyday Christianity, edited by Robert Banks & R. Paul Stevens, IVP, 1997.)勞倫斯弟兄(Brother Lawrence)是在修道院中任廚師的,但他學習給每天生活的每個行動賦與屬靈的意義,在他所寫「神同在的操練」(The Practice of the Presence of God)一事中,他這樣說:『為了愛神,我翻轉平底鍋上的奄列,完成後,如果沒有其他工作,我就俯伏在地,敬拜神,感謝祂給我做奄列的恩典,我起來時,但覺比皇帝更快樂。若再沒有別的工作可以做時,為了愛神,我會拾起地上一根稻草……』,勞倫斯弟兄的做法,我們或會覺得可笑,但我們卻需要這方面的啟迪。
  7. 從特殊事件去經歷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腓4:7)「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禱告蒙應允、從罪中得釋放、疾病得醫治、危難蒙保守、找得好職業、出外遇貴人、家宅蒙恩、奇妙事情的發生、靈裏經歷等都叫人在信仰和靈性上奮興,以至家人和教會一同的經歷神。然而在不同的逆境中,如疾病、失戀、危難、羞辱、貧乏、失業……等等亦能催逼我們去到神面前求幫助,從而得以經歷神,這種事情在我們當中實在多得很。
  8. 從別人身上去經歷神/使別人在你身上去經歷神「我活著就是基督」(腓1:21)「使別人因見耶穌在你」 平安詩集476首神是偉大的神,祂豐富的智慧和知識。我們無法測度,祂又是獨行奇事的,我們個人所經歷的有限,但是從別人的見證和經歷中我們也可以一同的經歷神。此外,教會是基督的身體,是神所充滿的(弗1:22),又是見證神萬般智慧和榮耀的群體(弗3:10,21),教會應該是一個有活潑生命和使人經歷神的地方。在另一方面,信徒在社會上的見證,信徒之間和對未信者的愛,都使人實實在在的經歷到神。今天信仰不再是一套道理,而是把耶穌在我們的生命中活出來,叫人也可以經歷祂的真實。

總結:神是無所不能、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的(詩139),只要我們不把任何人或事物當作神(出20:3-6),而是隨時想起祂的話,便隨時經歷祂的同在(約15:7上)。要經歷神絕非可用上面區區數點可以描述得完全的。然而,期望這裏一些的交通可以鼓勵我們藉著聖經的啟發和聖靈的幫助,在多方面去經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