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時代的教會

作者:吳主光 (2004年 8月)

神設計「舊約」的用意,本來要藉著「誡命」(宗教律法)、「律例」(社會律法),來指證人有罪,然後用「典章」(一切祭禮)來引導他們到神面前來求「恩典」,所以神在至聖所設立「施恩座」,目的就是要人得赦罪的「恩典」,不需要他們靠守全律法得救。可惜以色列人不明白神的用意,一味強調自己的義,就是靠自己行律法而得的義;不肯用信心領受神的恩典,就是以耶穌基督的義,作為自己的義。這道理,以色列人不明白,但外邦人卻明白.所以使徒行傳所記載教會歷史,可以說是「福音從傳給猶太人,轉而傳給外邦人」的歷史;新約書信的重點也是為要解釋,耶穌基督怎樣成全律法和祭禮的預表,叫人因信稱義,不需要靠行律法稱義。

既然新約「成全了」(意思是使之完全)舊約,新約教會一開始,也因聖靈的工作而顯為完全。「四福音書」介紹耶穌基督完全的神性和人性;「新約書信」解釋耶穌基督受死和復活,造成完全的救法;初期教會實行「凡物公用」,是在相愛相交的生活上達到完美;使徒講道和行神蹟,顯出「恩賜能力」方面的完美;教會爆炸式地增長,在「傳福音」方面顯為完全?。教會在一開始,就表現得如此「完全」,不再需要任何檢討和改進,反而日後任何時代的教會都以初期教會為最高模範.甚麼時候教會離開初期教會的模式,就產生悲慘的後果;甚麼時候教會盼望得到復興,都是以返回這個原始模式為真正的復興。這原始教會模式有如下特色:

  1. 「教會屬靈的聯繫」:初期教會與教會之間的關係,是沒有任何人為的組織的。卻在靈裡相交,在愛裡相通,顯出「基督的身體」的屬靈關係、是肉眼不能見的。因此,當時教會沒有受到地區的限制,各地教會在聖靈的溝通之下,保持高度聯繫。不少傳道弟兄受到聖靈的感動,經常在各教會間來往,分享信息,促成美好的關係。其中以保羅帶領外邦眾教會代表,將巨額捐項送到耶路撒冷教會,幫助那裡的貧窮弟兄,為最美的例子。眾教會直接連於基督,沒有「總會」的觀念,所有教會都是平輩相交。耶路撒冷教會不是總會;彼得不是「教皇」;使徒行傳十五章的會議不是「大公會議」,因為不是各教會派代表來組成的會議,反而是彼得等使徒,因為怕猶太人的緣故,而「背地裡」召開那次會議(加2:2),來討論外邦信徒是否需要受割禮的問題。那次會議,彼得發言,並沒有主導會議的方向,其實彼得所作的見證,是要指出,聖靈主動接納哥尼流一家,所以是聖靈在主導會議的方向。保羅也表示,因為他所得的啟示,是直接從神來的,是創世以來一直隱藏的奧秘,所以他「一點也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之下」(林後11:5)。在會議中,雅各可能做主席,但是他也沒有用自己的話來總結會議的議決,他乃是引「聖經」來作總結,所以,初期教會是以「聖靈」和「聖經」作最高的權威。
  2. 「屬靈的定義」:我們從門徒受逼迫而四散的事上,可以看到,當時人人都存著到各地去傳福音的使命而出去。主的應許他們,「無論在那裡,有兩三個人奉主名聚會,主就在他們中間」(太十八20),這就成了「教會」最簡單,又是最好的定義。因為有「主在他們中間」,所以不論人多人少,都是教會;因為「主在他們中間」,所以他們的聚會都以「彰顯主」為方向。教會彰顯主,主就成了教會的「頭」,教會是主的「身體」;主成了教會的「王」,教會是聖徒的「國」;主成了教會的「丈夫」,教會是他的「新婦」;主成了教會所敬拜的「神」,教會是他的「殿」。
  3. 「聖靈自由運行」:說來希奇,那時沒有「神學院」,也沒有許多「屬靈書籍」,更沒有林林種種的「福音工具」,但是,那時並沒有鬧工人荒,一切工人訓練,全由聖靈藉「門徒訓練模式」來個別地造就工人。教會也不會缺乏長老和執事,教會還能以「爆炸」的速度來增長。各教會的責任,似乎就是順從聖靈的引導,在一切行政策略上,盡量以「最方便聖靈自由運行」為原則,聖靈就能叫教會大大增長了(太18:20, 林前12:7)。所以,即使是問題多多的哥林多教會,我們也看見聖靈自由運行在他們的聚會中(林前12:7-11),叫他們一個一個起來分享和服侍。安提阿教會遵照聖靈的吩咐,立保羅和巴拿巴為使徒,完全不需要經耶路撒冷教會的同意,也沒有接受彼得等使徒按手,免得耶路撒冷教會有演變成為「總會」的機會。眾教會都有「家」的味道,所以許多教會仍在家中聚會,每次聚會也有愛筵,並不講究聚會的建築物如何。我們看不見使徒所寫的書信,有勸勉會眾奉獻支持教會的教訓,但勸勉會眾「樂捐」幫助窮人的教訓,卻彼彼皆是。因為當人人都以教會為「家」的時候,眾教會根本就不用愁經費不足的問題。
  4. 「聚會方式」:初期教會的聚會方式,乃沿用「猶太會堂」的簡單形式。神興起種聚會方式,一來,為要叫各地的猶太人,每逢安息日可以誦讀聖經;二來,可以讓主耶穌和眾使徒,隨意在各會堂裡講道,並不需要他們主動邀請。這樣,福音很快就傳遍當時整個世界。教會後來沿用這種聚會模式,最重要也是讓聖靈有最充份的自由,運行在會眾中,感動人人有機會起來分享。自由分享的模式,完全沒有固定的秩序,每一個節目都是受聖靈感動而有的。如果這種聚會有固定的節目或禮儀的話,就只有「擘餅記念主」,這是惟一主吩咐要行,也是強調每次聚會都必須行的。教會長期記念主,又被主的愛激勵,教會就充滿了巨大的增長動力。再者,人人自由分享的模式,教會就省卻了許多「神學訓練」和「主日學」的功能,而人人都直接受教於聖靈,領會真理深入至生命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