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得記信息分享(二)--神恩領路

作者:梁乃光 (2003年 6月)

經文:路得記1:6-22(請先閱讀經文)

路得記全書的中心乃說明神的恩典如何臨到以利米勒的家庭,乃將一個破碎,絕望的家轉變成喜樂,幸福的家。而這次分享的經文乃自成一個段落,論及兩個寡婦踏上歸途,從摩押地返回伯利恆。我給這次的題目為《神恩領路》。

記得上次提到以利米勒因為沒有以神為他的王,以致行在神的旨意軌道以外,在饑荒中舉家遷住摩押,至終把一家六口帶進悲苦之中!但我們不禁要問,這是以利米勒的錯,為何拿俄米卻要受苦?她苦到一個地步,當她與路得回到伯利恆時,合城的人都驚訝,婦女們不禁的說:「這可能是拿俄米麼?」(v.19直譯)(When they arrived in Bethlehem, the whole town was stirred because of them, and the women exclaimed, “Can this be Naomi?”) 婦女們像不相信這就是拿俄米,相信這十年以來的遭遇,從她臉上、衣著、神情,可以流露出那份愴桑與悲苦。正如她說:「不要再叫我甜姐兒[1]!」因她深覺自己是一個苦命人。

既然作出錯決定的是以利米勒,為河拿俄米也要受苦?第一,因為她是為別人而受苦。人是群體動物,彼此間有著一種相互的影響,特別是你最親近的人,你最愛的人。正如一個丈夫沉迷賭博,他的妻子兒女也會無辜的受著連累,苦不堪言!第二,因拿俄米也為自己所犯的錯而受苦!在經文中,她提到「受苦」(v.21)、「受大苦」(v.20)、「耶和華降禍」(v.21)、「耶和華伸手攻擊我」(v.13),這除了說出她心中愁苦外,也說明她心中有虧。當以利米勒考慮全家移居摩押地時,相信他一定問過拿俄米,但作為妻子的她,卻沒有成為一個好的賢內助,規勸丈夫不要看環境而離開神賜福的應許地。但即便如此,神是否就這樣離棄她,不看顧她麼?從這段經文中,我們將看見神如何恩待她,引領她走上蒙福的歸途!

1.有甦醒(1:6-7)

這裏提到拿俄米要歸回猶大地的原因。主要不是因為丈夫及兩個兒子死了,就鳥倦知還。同時也不是因為聽見猶大地有糧食。拿俄米歸回的原因,乃因「聽見耶和華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v.6)。從這節經文可見是神的恩典眷顧,甦醒她的心靈,使她明白只有回到神那裡才是她唯一的希望。不錯,在士師時代以色列人因犯罪,以致神藉饑荒管教他們。但神仍因與列祖所立的約(利26:41-42)及祂自己的大憐憫,還要替顧自己的百姓。在這裏拿俄米像最終領悟到她問題的所在,就是離開了神的眷顧,以致招來各樣的苦難,並且神是人至終的恩惠與平安(v.8,9)的所在!於是「她和兩個兒婦就起身要從摩押地歸回。」(v.16),返回猶大地伯利恆去。「歸回」這個字 return ,不單是地域上的歸回,更是心靈上的歸回。就是說,在心靈中有一份甦醒、醒覺。

當初以利米勒一家遷住摩押地,自知不對,所以只想暫住一段時候(stay a while),並且只居於田間。可是一停就是十年,並且兩個兒子都娶了摩押女子為妻。由此可見,人走錯了第一步就很難翻身。人在錯誤的路上走,像心靈沉睡了一般,明知不對,結局是不好的,但心靈像麻木了一般,仍往錯路上去。

我們相信饑荒未必有十年,但拿俄米卻在屬靈的昏暗與愁苦中有十年之久!人在苦難中常有兩個相反的情況:一是在其中只看到環境,看不到神。看到的只是人的不是,天理不公,和神為何這樣待我,卻看不到自己的問題。但另一面,神卻常藉著苦難,甦醒人昏睡了的心靈,看到自己才是真正的問題所在,並重新投向神的懷抱。原來有時神容許苦難在我們身上,是祂的恩典大愛!今天在我們的周圍,真的有無數個拿俄米活在悲苦中,她們遠離了神,離開了這個糧食之家,豐盛的源頭,或許我們就是這個拿俄米!求主幫助我們能體會主的「眷顧」,讓心靈常保持甦醒的狀態,看到神是一切的恩典源頭,以致「歸回」,走往神的路上。

2.有陪伴(1:16-18)

在拿俄米走上伯利恆的歸途中,神不單甦醒她,且更將一個美好的良伴[2]放左她旁邊,這實在是神對拿俄米的思典!試了解拿俄米這時的心境:「我是屬神的子民,神為何這樣對待我!不單使我受苦,且受了大苦。現在我晚年受了這樣打擊,餘下的人生還有甚麼希望呢?唉!以前我是一個以法他人,有地位、有資財,並且有一個甜蜜的家,但現在一都沒有了!……」

而拿俄米打發兩個兒婦離去,實是出於一片好心,不想連累她們。試想兩個外邦摩押女子如何能被希伯來同胞接納,她們也未必能適應希伯來人生活,更何況二人還年青,還可入在摩押地找到歸宿!很相信拿俄米帶同兩個兒婦起身回猶大地的途中,她就把自己的心底話盡吐在她們二人面前。俄珥巴的離去,遺留給拿俄米最深的回憶說是她的轉背[3]離開,一去不返!我們不要怪俄珥巴的離去!她已經是一個少有的好媳婦,從(v.8)可以看出她過去怎樣恩待丈夫,孝敬老爺、婆婆,並且(v.10)她與路得的放聲大哭和堅持要跟婆婆,可見她愛拿俄米一點不假。但作為一個年青的女子,那有甚麼比自己的歸宿更重要?她只代表一般常人:總為自己打算一下!

但這更顯出年青女子路得真摯的愛!「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那裡去,我也往那裏去,你在那裡住宿,我也在那裏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那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的降罰與我。」(1:16-17)弟兄姊妹,這是何等莊嚴雄偉的宣告,但又是萬般溫情的傾訴!試想,世間上那有幾個年青女子,甘願放下自己一生的幸福、自由、國籍、信仰,甚至於生命,去服事一個又孤又老又窮又寡的婦人,且直到終老!讓我們用信心的眼睛,從路得身上看到神的作為!路得就像神的愛的化身,有血有肉的臨到這個可憐的老寡婦身邊,不離不棄。

請問拿俄米的餘生怎樣渡過?單單回程,由摩押興猶大就相距60-77公里,要行7至10日,而摩押地到約但河谷,相差4500呎,並要走上375O呎才到猶大山地。其中路途更有盜賊出現[4]。並且前面的日子,就像沒有將來一般。但神的恩典大愛,卻藉路得的陪伴、照顧、保護、供養,不單領拿俄卡走回伯利恆,並且在絕望的背後,看到希望!弟兄姊妹,不知你身在甚麼光境中,即使前面漆黑一片,神的愛仍永遠陪伴你,不離不棄!

3.有供應(1:19-22)

兩個寡婦由摩押地返回伯利恆,當中見到神恩領路,神不單甦醒拿俄米的心,在悲苦、錯誤的路上轉回;並且在路途中藉路得顯出她那份不離不棄的愛!還有,當她們二人回到伯利恆之時,我們從(v.22)看到神那雙無形的手,在環境中作出最美善的安排、幫助,來供應這對寡婦。

「拿俄米和她兒婦摩押女子路得從摩押地回來伯利恆,正是動手割大本的時候。」 (So Naomi returned from Moab accompanied by Ruth the Moabitess, her daughter-in-law, arriving in Bethlehem as the barley harvest was beginning) 很多時候我們一想到神,我們就想到神是嚴厲、威嚴,常常對付、責備我們,正如拿俄米向伯利恆的婦女們訴說自己的愁苦、埋怨神如何苦待她一樣--「因為全能者使我受大苦。我滿滿的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的回來,耶和華降禍與我,全能者使我受苦。」(v.20-21)但是另一面我們看到甚麼呢?「正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哦!這是何等的美好!大麥長得又大又成熟,麥已發旺,正待收割,正充滿著生機、希望、朝氣!這節經文很生動地描繪上一幅很美妙對比畫面:一面我們見到哭得淒涼的寡婦正埋怨神不愛她,一面我們卻看到正是收割大麥的時候--神默然的愛是何等實在!她無形的雙手已預備供應她們的需要。

(V.22)屬於本段的結語,但也可以說是下文的引句,是十分重要的一句。在時間上,正是(4月)收割大麥之時,英文(NIV)was beginning,說明正開始。按當時先收割大麥,數周後才收小麥,如果早來則未熟,遲來收割了,剩下的麥穗也給別人收掉,她們將要挨餓!(v.22)那個「正是」 (as…was beginning) 說明時間在祂手中。

一首聖詩寫得更好:

“In His time, in His time,
He makes all thing beautiful in His time.
Lord, please show me every day,
as you’re teaching me your way,
that you do just whay you say in Your time.”

(意譯為「在祂的時間裡,在祂的時間裡,她使一切都在其中變得何其美好……。」)

大家留意這句(2:22)之後,拿俄米那顆悲苦心情在以後篇幅中不再見到!(v.22)太寶貴了!這節經文正說出黑暗的盡頭,曙光漸露!

律法上(利19:9)說到「在你們的地收割莊稼,不可割盡田角,也不可拾取所遺落的……要留給窮人和寡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神。」--神就是這樣一位滿有恩典憐憫的神!香港前面日子,無人知道,或許經濟將要更差,人民生活更艱苦……。但我們卻有這樣的一位滿有恩典憐憫的神,祂必用那雙無形的大能手,供應我們一切需要(腓4:19),並且握著我們的手,領我們走前面的路。我們所要作的,就是將我們一切所有都全交託在祂手中,讓祂領我們走前面每一步。


[1]拿俄米即甜之意(1:20)。

[2]路得即友伴之意。我們要留意路得記作者用了書中的人名地名的字義,把書中的信息帶出來,參路得記信息分享(一)註3。

[3]俄珥巴即背頸之意。

[4]The Macarthur Study Bible p.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