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榮勝 (1997年 9月)
聖經隨筆 – 約翰福音21:1-17
主耶穌復活之後,在提比哩亞海邊向門徒顯現,當時門徒正處於靈性低沉的景況,失卻了主昔日對他們的呼召。在彼得的一聲「我打魚去。」他們就都追隨去了。這一班門徒並不是沒有經歷過主的人,並且在此之前,復活的主曾經向他們先後顯現過兩次。但不知怎的,他們都去了。我相信,這是由於他們靈裡空虛、心覺無聊所造成吧。
在這,容我先問一個問題:為甚麼有些人做人,除了休息之外,總是不能停下來的呢?無他,多少時候,這是因他們想藉著身體有所活動來打發時間,使心裡不覺得空虛和無聊。然而,人心的空虛是否真能用工作用活動打發掉?顯然並不是如此。誠然我們做人,是有著自己的活動和工作的,但很多人不停的活動和工作,卻不知道到底基本是為了甚麼。那被我們用以填塞空間的活動和工作,只會變相成了我們心靈空虛暫時的麻醉劑,而其實我們從中並未曾得著最終的滿足和慰藉。
為此,當我讀到經文記述那一班門徒整夜勞力,卻沒有打著甚麼時,不禁有以下的感想。從字面看,整夜勞力,沒有打著甚麼,這固然是當時令門徒失望的地方,但在他們跟隨耶穌之前,他們總不會是一事無成的吧?只不過人通常的毛病,總是需要遇上失敗挫折之後,才會安靜下來思想,究竟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是甚麼?說清楚一點,早在門徒跟隨耶穌之前,他們雖有自己的事業和成就,但在他們的內心有著的空虛和無聊,卻非事業和成就所能滿足。正因這樣,他們才起來跟從耶穌。從作過稅吏的利未,或那打魚出身的彼得身上,我們正可見到這樣的情況。可見惟有耶穌才是他們最大的滿足。在一切曾經奉獻所有來跟主的人,諒必知道惟有耶穌才是他們做人的「根」。誠如耶穌說,「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甚麼!」(約15:5)
話雖這樣說,耶穌之於跟從祂的人固是重要,但並不等於說,一切已經跟從了祂的人,從此就會死心塌地的不會忽略耶穌。昔日門徒的失敗便足以成為我們的鑑戒。
有些時候,我們屬主的人,甚至向來是靈性好的人,都難免靈性低潮,心靈陷失在無聊境況裡。為除掉內心的這一份空虛,我們也會像昔日的門徒一樣,用許多工作和活動來填塞,可惜一如經文所示,「那一夜,並沒有打著甚麼。」很多人喜歡用聖俗的觀念,劃分人的工作和活動,故而認為像彼得這一班門徒,既已被主列作入室弟子,就不應再以「打魚」這世俗的事為念。然而,神藉約翰記載這段經文,就是要我們醒覺,當心靈陷落在無聊的景況時,到底寄望什麼來重尋慰藉?是重新重視「耶穌」對自己的重要呢?抑或是偏離祂、追逐祂以外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經文告訴我們,當門徒都在一處覺得無聊的時候,很可惜,他們就是沒有多想念主,而只想到打魚。多少時候,我們解決自己心靈苦悶的方法,也同是這樣的無知。直到「那一夜,沒有打著甚麼」。事情才得轉機,真是往往人到盡頭,才是神的開始啊!
「天將亮的時候,耶穌站在岸上,門徒卻不知道是耶穌。」經文說,儘管門徒的心都落在打魚的事上,他們失覺了主的存在,但主卻仍顧念他們。主並沒有因門徒的靈性低落,而漠視他們,怪責他們。相反,祂體恤人,知道人在無聊的時候,總是要活動的,尤其是在缺乏食物的時候,總想到作工糊口,這是人的本性。然而主卻要屬祂的人明白,我們一切的好處都不在祂以外;若不靠祂,便不能作甚麼。經文說,當門徒勞而無獲的時候,祂並沒有責怪他們,反倒指點他們,幫助他們,吩咐他們下網在船的右邊,使他們網上了許多的魚。主耶穌始終是屬祂之人的恩主。
祂是恩主,祂必顧念我們屬祂之人所需。「把網撒在船的右邊。」留意主對門徒這個吩咐,正是主昔日呼召門徒時所用過的方法。(路5:1-11)主喜歡用這獨特的吩咐,除了是幫助屬祂的人解決困難外,更主要的是希望藉此使他們進深的認識祂。耶穌所愛的門徒對彼得說,「是主!」。看哪!好一句「是主」,這一班屬主的門徒,終於能夠在失迷中直接面對主了。須知惟有直接面對主,主才能與之交心說話。引伸出來﹐我們從中也可以自己省察愛主的心究竟有多少。
這些呢?耶穌呢?「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主察問彼得愛祂的心。從字面來看,主所提及的「這些」,並沒有指明是什麼。有人認為這話既是主在他們喫完了早飯說的,所以很自然是指他們剛喫完的早飯了,又或是指他們的工作、或他們的成功感等等。然而,倘若我們靜心思想這一句話,便會同意,主耶穌之所以這樣查問,難道祂真的及不上以上的「這些」麼?引伸看來,彼得昔日所面對的問題,豈不也是我們今日每一屬主的人所要面對的問題嗎?
聖經說,「祂是愛我,為我捨己。」(加2:20)。誠然,主耶穌付上一切,甚至將命傾倒,為的是要把我們從罪、從死的權勢中救贖出來。我們且要知道,祂的捨己更是為了要和我們重新建立愛的關係。只可惜,我們雖稱為屬於主,卻時常或有意或無意的看重自己的「這些」,而把愛我們「耶穌」輕看了。
不錯,生活於樣樣都講求現實的人世間,我們舊造的人性,實在不斷會叫我們體貼肉體,但在聖經裡,有詩人發現:「神的慈愛比生命更好。」(詩63:3)。請問,我們屬主的人曾否想過,你我的生活和做人若只有「這些」,但沒有「耶穌」,個中的滋味會是如何?主耶穌曾如此說,「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 11:28)。祂是天天背負我們重擔的主。祂也是我們心靈的慰藉,沒有了祂,我們即使擁有「這些」,也必勞苦愁煩,虛空無憑。
「這些」、「這些」﹗多少時候,活在現今越來越世俗,越來越注重物質的社會裡,我們會為自己愛「這些」過於愛主而解釋說,我們是迫不得已的,我們身不由己。究其實,不能不把主輕看一點,乃是因為生怕若真的一旦按著主的吩咐,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我們所需的「這些」就會溜走。我們這樣不放心,這樣朝夕惶恐喪膽渡日,我想皆因我們還未學好信心的功課,不敢於相信自己在活人之地,確能得見耶和華的恩惠。切記,神是信實的,祂必顧念我們所需,但卻不答應我們奢侈過活的妄求。人若敬虔加上知足便是大利。
「你愛我比這些更深麼﹖」主問彼得的這句話,豈只是問祂在屬祂之人心裡的比重?從另一角度看,其實也是祂向屬祂之人發出的愛的呼喚。我們惟有醒悟愛主的重要,才能真正體會,主的愛於我們真是何等長闊高深。聖經說,「神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將萬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麼﹖」(羅8:32)。真的,我們的好處不在主以外,但究竟有幾多人能夠真正知道怎樣愛「耶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