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同路--事奉背後的屬靈支持

作者:董增峰 (2001年 10月)

偶然讀到一篇《中信傳書》的文章〈小羊,你有弟兄嗎?〉(98年8月第34期),真是發人深省:

我有許多時常笑面迎人,說聲:「哈哈,今天天氣很好」的弟兄。
我有許多時常帶著面具,隱藏真我,使人無法觸摸的弟兄。
我有許多關心佈道、團契的事、其他屬靈的事卻甚少關心的弟兄。
我有許多喜歡論斷作審判官的弟兄。
當我悲傷哀痛時,我有許多教導我要信靠神,但卻沒有一點傷感的弟兄。
富我飢渴缺乏時,我有許多只會叫我平平安安回家仰望神,告訢我「不要為明天憂慮」的弟兄。
你有弟兄?
我有許多只會聆聽別人的心聲,卻不願傾吐真情的弟兄。
你有弟兄?
我有許多遇到困難時,不願告訴我、不想麻煩我,從來不曾把找當作弟兄的弟兄。
你真有弟兄嗎?
我實在沒有弟兄,我只有這些有名無實的弟兄。

以上的描寫實在是一些教會普遍的現象,可是正正也是我的肢體生活的面貌,我們周圍充斥著許多弟兄(弟兄這詞也包括姊妹在內),但恐怕是有名無實的弟兄。綜觀有些教會,人數略有增長,但可惜大多是新人換舊人,那些「舊人」令我產生甚多的婉惜與惦念。創世記第四章該隱被神質問,弟弟亞伯在哪裡,該隱反駁神說:「我豈是看守我的弟兄麼?」神這問題是否反映作為兄長,當有天賦的責任去看守我們的兄弟,則不得而知(很可能是),但該穩的回應確是今天我們需要反省的問題。我自己有守望者嗎?我能成為別人的守望看嗎?

聖經的教訓

聖經所啟示的神根本是一位支援人的神,與人同行,甚至住在人中間,主動親近人的神,如雅各回憶一生,他稱「這是一生牧養我直到今日的神」。(創49:15)

就是神自己的本質也是三而一的神,父子靈三位在永恆裡彼此相屬、溝通、支持和尊重,這正說明上帝注重同路人,團隊性和相愛相交的精神和組合。

故此,自起初神為人設立婚姻,叫人可以活在同一血源和親屬開係的家庭裡,得著愛和守望的支援。

耶穌在世傳道的日子,也不是孤單作戰,雖然有事奉心志的七十人(可差派他們擴展宣教事工),但主仍揀選了十二位近身門徒可常與他出入,彼此支持和感染他們延續宣教使命。在重要事情上,主會與彼得、雅各、約翰三位可說是入室弟子一起面對難關(例如:客西馬尼園的禱告)。

以馬忤斯路上,黃昏漫步一幕(路24:13-35)亦是令人津津樂道同路人的故事,說明耶穌如何主動親近灰心的門徒、重燃心中的火熱(第32節)。

就算主升天時,主仍透過內住人心的聖靈,常與信徒和教會同在,並呼籲我們當與主有緊密的關係,離了主便失卻能力去結果子和事奉(葡萄樹與枝子之比喻,約翰福音十五章)。

還有聖經記載歷代的神僕,他們也有很多滿有屬靈支持的美麗故事,例如:但以理在被擄與異教壓力下有三友一起面對困境,約伯在極度痛苦亦有三友不辭勞苦地自遠方來陪伴他,就算是最強的保羅,他也接納很多同工前來幫助支持,尤其是他說到「與我一同坐監的某某弟兄寫信給你們」,更道出他有同路人的溫暖心聲。

事奉主的反省與挑戰

筆者很認同:「事奉是生命的流露,是對神愛的回應。」但與此同時,事奉也講技巧,以及注意到不同教會制度和資源的配合,所以事奉是需要忍耐地學習,一股熱誠是好,但若沒有肢體的栽培、支持,欣賞與肯定,事奉的果效與滿足(平安喜樂,感恩的心)會大打折扣。再者人始終是血肉之軀,有智、情、意的系統,亦承擔著個人不同的性格弱點(和盲點),在事奉中有同工援手、勸勉、守望,甚至督促是那麼的重要,叫我在事奉上遇見難處,以及生活各種高高低低的際遇時,可以不致疲倦、灰心,甚至耗盡(Burnt Out)。

幾種事奉型態的反省

  • 外強中乾型--筆者在初中階段曾眼見一團長,御任後不到兩週便沒有返教會,外面強壯的形像原來可以掩藏著內裡很多靈性危機,卻沒有人知,往往事後挽回都顯得有心無力了!
  • 行政人員型--注重事工,進取,有效率,但卻忽略同工關係的建立,像一般常人說:「有事奉就有關係,沒有事奉就沒有關係。」若事奉作風是獨行俠型,過份行政型,情況就會更糟。例如:事工作好了,但犧牲了人,即使人期望在排除萬難中達到了,但卻傷害或破壞了同工間彼此的尊重和關係。
  • 廢寢忘食型--當負責一些事奉時,例如:一些團契職員被安排負責一項企劃或一個聚會時,可以數個星期不眠不休地策劃、設計、安排、推動,真是付出不靡,精神可嘉,但若叫我們每天保持靈修,聚會盡量勿遲到,卻作不到!這種不成熟、不平衡,及頗為自我中心的事奉態度,也是叫人事奉的生命不堅實和不長久。

風雨同路的支持

除了在教會內面對在學習事奉上的難處外,還有一樣更大的敵人,就是教會外這個世界的挑戰,包括不信世代的對我們信仰的衝擊,以及敗壞世代對我們愛主事主心志的誘惑與消磨。據教會更新運動委員會調查顯示,95-98年裡全港主日崇拜出席人數竟然下降了14000多人,多令人震驚的數字。原來香港各教會一邊廂不斷分堂,不斷增加事工及社會服務時。那邊廂卻有很多人靜悄悄地溜出教會,除了肢體關係未夠緊密濃厚之困素外,還有就是世界對信徒厲害的攻擊所致。一件肯定的事就是世界對我們的挑戰絕對不會客氣,而且是越來越嚴峻的。有人比喻這種殺傷力像中子彈的特殊威力與效果--就是只殺害人與生物,一切有形建築物仍可保存。正如世俗的考驗每天像不太覺,但卻在不知不覺間摧毀了你的信仰,雖然你還建在,但你卻變了,你的心靈鬥志磨滅了,你的價值觀已移位了!

今天我們要提高這種危機感,肢體間要加強團結聯繫的意識和行動。例如:教會外已有夠多的傷害,教會內就不應再隨意彼此傷害,而且傷害往往很難完全治癒,另外一個極端,就是有些信徒在過教會生活時持著完美主義的心態對人,很難接受弟兄姊妹犯錯,教會指頭很多,但少有能承擔和盛載生命的人。另外,學習彼此守望、支持的過程裡,有人說得好,你向神認罪是不夠的,你必須同時要向人認罪,因為罪必需在光中暴露出來才會死,才會破解,故此我們要向人分擔軟弱和學習認罪,讓別人能守望、支持我們,以致可以恢複和加增我們對世界及罪惡抗爭的力量。

彼得前書四章8節至10節:「萬物的結局近了,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福音派的信仰頗側重只向神負責,較個人化,但聖經卻要求也要向人交待,有一種彼此問責的承擔(sense of accountability),神賜予每人的恩賜,最重要是為了建立人,而不只是為了自己。是的我們應該活在一個「集體負責」意識下的群體,共同創建風雨同路,憂戚與共(Solidarity)的關係與生活。

拿出代價

建立可以分享分擔,彼此守望的親密伙伴,絕對不是自自然然出現的,是有代價的。

  1. 首先要有空間給弟兄姊妹:學習有容納入的空間與胸襟,尤其是要花時間溝通和建立關係,其次就是要對不同的人有高容納性。香港人很難做到,因為香港空間很小,自己應付自己的問題也不得了。有人說自己如何學習彼此支持的操練,是從想念別人開始,學習為人代禱,並主動關心人(如立刻用手提電話問候),聖靈會在其中工作和祝福。
  2. 有開放自己的溝通態度(self-disclosure):不單只聆聽別人的事,也應學習勇敢分享自己,這問題在一些作帶領性事奉人員的情況更為明顯,因常抱著時時幫助別人,自己卻未敢信任人而把自己搗示於人前,當然可以先找你覺得可以分擔的人學習傾訴,西彥講得好 learn the grace of giving, learn the grace of receiving,學習施出,也學習接受。
  3. 勇敢作弟兄守望者:杜漸防微,在事情(例如:犯罪、軟弱)未到不可收拾地步前,應用愛心提醒弟兄,此外也學習要說誠實話(真話),勇於平衡負面的說法和破壞關係的行為。當然作復和的人不易為,反應亦未必令我們舒服,但為了弟兄的好處,這代價是要付的,我祈求神興起更多能願意擔負人的肩頭,有盛載生命胸懷的好兄弟。
  4. 保持更新,力求成長:勇於面對和處身人際微妙的關係裡,人是複雜的、微妙的,甚至是奇怪的,所以在近距離相處中是要學習承受一定的漣漪,甚至衝擊傷害。若要維持實力與狀態,就必須不斷的成長,追求有成熟的品格素質,豐富的生命內涵。
  5. 最後要提的(或許很少人會提的)就昆懂得向入道歉(雅各書五章16節):彼此包容是我們對人的要求,但向人致歉認錯是對自己的要求,也是愛的信任與生命的涵養。我們可能有勇氣去傷害人(可能不是促意),但卻沒有勇氣去向人道歉,這是講不過去的!我們能享受救恩,也必須要向神認罪,表達真誠的悔意,復和的關係便會逞現和牢固。

教會現況反思與進言(在此只簡單點列提出,改善與實踐才是重要。)

  1. 作帶領崗位的彼此愛護、守望氣氛不足:包括牧者傳道,長老執事。各人工作、家庭、事奉三皆忙,很多軟弱和疲倦會累積下來,需要及時清理。此外,支援系統亦不足,可能沒有適切機制,但也可能是自己不大願意自我揭示。我們不想看到這層次的肢體同工們漸漸耗盡和淡出教會。
  2. 弟兄不善分享心聲,避諱被別人守望的情況普遍:尤其事奉日子久,事奉崗位高及已屆中年者,除了要儘量突破男士性向的局限外,同時也要小心「無敵是最寂寞」的情況,面對弟兄姊妹,不可自視過高,自負心態會難阻與人建立深入伙伴人的關係。
  3. 層層架構事奉崗位做成的壓力:建議靈活調節各部事奉崗位的人力資源,若不夠人手,可考慮取消該崗位,或由一小組以部員身份承擔,不需硬要塞滿各部。反而當花精力加強同工間的溝通默契,及相愛相交的質素。
  4. 團契應由節目及教導度向,轉往多以相交互動為度向:團契應多設計小組形式的聚會,內容加強五動性,減少單向性,事奉氣氛多注重團隊性過於事工性,聚會裡多鼓勵愉快和感情凝聚之氣氛,多個堅持嚴肅呆板的氣氛,像參加多次崇拜似的。基本上整個教會生活亦應加強和注重這方面,如本段所建議的。
  5. 牧者和長老應多開放自己,並呼籲弟兄姊妹多約他們交通禱告:一來讓他們能影響和感染更多弟兄姊妹的生命和事奉心志,二來讓上層的形象具多點透明度,有助加強上下合一的心。

筆者十分期盼主憐憫,讓我們教會全體能看到、互相支持與守望的逼切性,願付代價去更新突破過去種種的垢病。最後以加拿大雁群的故事作結。

溫哥華每年換季的時候,藯藍色的天空常有一群群雁兒在在飛翔,它們以V型的方式前進,景象令人神往。科學家研究出以下有趣的發現:

當有一隻雁帶頭飛行時,其它的雁便會相繼跟著所產生的氣流緊緊相隨。一隊以V型方式前進的雁隊,所花的氣力,起碼比個別飛行的雁兒節省71%那麼多。偶爾其中一隻雁兒離了隊的話,它會即時感到難於前進,因而快快歸隊,重新承托著前頭雁兒帶動而產生的上騰氣流,不需多費氣力,又能快快的翱翔了。雁隊飛行了一段時間後,領隊的頭雁感到疲累的時候,牠便會飛到隊末休息,即時便有另一隻雁兒補上,繼續承擔最前方的責任,發揮頭雁帶領作用。當雁隊飛翔時,在後頭的雁兒們不時發出啞啞的叫聲,有如啦啦隊一樣,好像不斷呼叫:「好兄弟!加油!努力!我們支持你!我們跟隨你!」

最重要的發現,就是當任何一隻雁生病或被獵人射傷時,隨即有兩位同伴和牠一起離隊,不分晝夜緊緊伴隨著,左扶右持的看顧及保護牠,直至牠能飛行或不幸離世為止。兩同伴此時才會重新開始新的旅程,或加入另一群雁隊。

這大自然的奇妙,除了深深叫我們欣賞和讚嘆神的創造外,也叫我們體會到同路人彼此支持的重要。走天路,過暗世,若單獨的走,沒有同伴扶持,這是多可惜的事,盼望大家勇於活出憂戚與共、風雨同路的肢體生活。